時值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腸病日,由《醫師報》主辦,艾伯維支持的“自在如風”炎症性腸病患者關愛活動在重慶市人民醫院落地,旨在提升患者及公衆對炎症性腸病的認識,鼓勵患者通過積極治療,迴歸自在如風的生活。

重慶市人民醫院將開展“以I之名,渝你同行 讓我們live free 自在如風”爲主題的線下患者沙龍活動,通過“以I破冰”“我I演說”“爲I論道”等互動環節,從疾病管理的方方面面切實賦能患者回歸“自在如風”的活力狀態。“自在如風”炎症性腸病患者關愛活動日前落地了包括重慶市人民醫院在內的全國十家重點醫院。

炎症性腸病爲特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臨牀表現爲腹瀉、腹痛、甚至便血,肛瘻和肛周膿腫,其病因尚不明確,包含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幾乎僅累及結腸,而克羅恩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中國炎症性腸病發病率近年來增加顯著,且發病人羣偏年輕化,發病高峯年齡爲15-35歲。預計到2025年,中國炎症性腸病患者將達到150萬人。作爲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病情容易反覆發作,患者在日常生活、出行、社交等方面都會受限。

目前尚未出現能夠治癒炎症性腸病的方式,但隨着醫學的不斷進步,炎症性腸病的治療目標也已經從最初的症狀控制、減少激素使用和避免手術,逐步發展到更加註重患者的長期預後和生活質量。“炎症性腸病已經成爲可控的慢性病,患者通過長期的治療與良好的疾病管理可以迴歸正常的生活。”重慶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郭紅教授表示,黏膜癒合是炎症性腸病治療目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打個比方,如果患者實現症狀的緩解,可以達到60分,臨牀檢驗指標正常是70分,糞便鈣衛蛋白正常是80分,黏膜癒合可以達到90分。因此,爲了達成黏膜癒合的目標,患者需要療效良好的藥物來控制疾病,其包括氨基水楊酸、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和新型口服小分子藥物等。

郭紅教授爲患者獻上“自在如風”的祝福/圖源 重慶市人民醫院

目前社會對炎症性腸病的認知度相對較低,甚至還存在很多誤解。通過科普和患者關愛活動,可以讓社會對炎症性腸病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資訊)

上游新聞 向嬌

編輯:周晉羽責編:黃薔審覈:羅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