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溫州都市報

第一稿: 餘

■溫州市繡山中學九年級(5)班 吳晨愷

餘,是加減法中的多餘數;餘是兩者混合後產生的多餘部分;而正是如此,1+1不再侷限於2。(作者意圖與主題相契合,但句子表達略顯生硬。且在考場中,可以表述更直接更明顯)

外公從小就帶了我五六年,直到小學,是因爲父母工作太忙,看外公有閒睱之餘,我便走進了那個藏匿於小衚衕中的庭院。(語句表述較造作,建議簡潔)那是外公家,那院裏的大樹早已長得茂盛,枝葉茂密,不見一枝枯乾,原來真的,兩根小樹幹長出枝葉不再是兩枝,而是三四五六枝,我更喜歡多餘的,開得更多樣的小枝幹。

但時光荏苒必然不僅於此,在那棵樹下還懸吊着一根粗繩,粗到有三根中指那麼粗,粗繩的下端連接一塊精緻的小木板,據說是外公在集市上花大價錢買來的,是打磨過的,在平面上看顯得多麼的滑溜……(整體敘述過於平淡,缺乏細節描寫,讀者難以產生共鳴)

從小我天然的性格就是玩,其他都是多餘的,學習什麼的早已拋之腦後,總是在早上一起來,就會衝到鄰居家叫來和我年齡相近的人一起盪鞦韆、爬樹,來一場大汗淋漓的擊劍比賽,到中午了坐在樹下可涼快,我會“嚓”的一下跳上那根最粗的樹幹,趴在那根樹幹上,癢癢的,我便抓耳撓腮,一下來全身都是汗漬,沒有一個地方是乾的。(雖然意圖展現“多餘”的快樂,但描述過於簡略,未能充分展現當時的情景和氛圍,需要增加細節描寫)

可是多年以後,現在我初三了,好像再也沒有多餘的快樂,重回那小衚衕,我坐在那鞦韆上,搖曳着。可我記得以前總會有人在背後推我,總記得會有人在我全身汗漬的時候用力拍打我。風吹起了落葉,落葉因風而起,順着路吹到了庭院外,我追隨它們,在不遠處,看到了一棵大樹和四五個小孩在樹下談笑風生,聊得正歡。所以原來啊,如果我離開了外公、好朋友與大樹,我還是可以悠然自得,在馬路上蹦躂行走,1+1還是大於2,只可惜沒有如果,它也大於2。(作者着重描寫了長大後重回庭院的感受,意圖表達時光流逝的感慨,但句子之間的銜接不夠流暢,情感表達略顯生硬)

只是我更忘不了多餘的那一部分。(本段意圖總結全文,想要強調生活中的“多餘”對於個人而言的美好和珍貴。但由於前文描述不夠深入,導致此處總結顯得較爲空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