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張家界日報

邱德帥 吳陽

晚春入夏,桑植縣走馬坪白族鄉走馬坪村的黨員羣衆忙着互幫互助,在田間地頭進行農事作業。這是該鄉黨委、政府統籌指導各基層黨組織紮實踐行羣衆路線,創新推進“片—組—鄰”聯繫服務羣衆“三長制”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

“用好‘三長制’,走好走馬坪新時代羣衆路線,最關鍵的着力點就是把羣衆放在心坎裏。”村黨總支書記劉輝介紹,作爲總人口達2000多人的山區大村,鄉黨委、政府選優配強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村“兩委”班子,年輕化、實幹型、戰鬥力強成爲新標籤,2023年度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5萬元,多項基層工作考覈成績位居全鄉前列。

據瞭解,該村因村制宜設置張家埡片區等5個片,由村“兩委”班子兼任片長負責聯繫指導、傳達惠民政策精神、規劃推動片區發展。以村民小組爲基礎設置21個組,由村民小組長兼任組長,負責協調組內生產發展需求、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以羣衆聚居屋場爲主體設立51個鄰長,具體協助左鄰右舍的產業互幫、養老認證、矛盾調處等事宜。

“鄉村振興,產業爲先。”近年來,走馬坪村通過“三長制”一體推進土地流轉、技術支持、市場對接等幫扶措施,先後培育職業稻農105人、發展優質稻500畝,培育職業菸農2個,發展菸葉300畝,有效提供“家門口就業”崗位超300個,職業化農民戶均直接增收超1.2萬元,務工村民戶均直接增收近萬元。該村還以每公斤8元以上的收購價統購統銷農戶優質稻米,最大限度讓利羣衆、惠及羣衆。

“把羣衆放在心坎裏,讓羣衆過上好日子,就是走馬坪白族鄉‘三長制’機制夯實羣衆路線的根本宗旨。”走馬坪白族鄉黨委書記曾光說,“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持續優化‘三長制’建設,激活基層治理‘紅色引擎’,把實實在在的幸福送到老百姓家門口,讓鄉村發展更趨合理、更具活力、更有溫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