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补足民生设施 提升公共服务 优化资金保障

环江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环江讯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尤其是去年以来,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行动,持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建立统筹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以县域为整体,规划全域覆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38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客车率达100%。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11个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累计完成119个行政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升级改造。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管养体系,加强对老旧管网的更新改造,开展民族大道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5%。2023年投入1416万元建设15个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落实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1390万元建设农村集中供水保障工程35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服务,在乡镇(街道)推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提升。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县城龙头园+乡镇中心园+民办园”发展模式,近三年来,全县新建城区、移民安置区幼儿园6所,新建(迁建)乡镇中心幼儿园5所,新建、改扩建村级幼儿园9所。目前,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6所、民办幼儿园19所,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城乡幼儿园办园差距不断缩小,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普惠率、公办率3项指标居全市前列,城乡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基本解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医联体”,乡村设有医保服务窗口147个,村卫生室设有医保服务站点169个。将参保缴费、慢性病卡申请、异地就医备案申请等高频医保业务权限直接下放至村医保服务站点,实现可办事项不出镇、高频事项不出村,初步形成了农村地区“半小时健康服务圈”。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建设,落成江滨体育公园、龙舟训练基地,建成9个社会足球场、771个村屯篮球场,为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实现基层文体组织、文体队伍、文体场所100%覆盖。

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衔接资金分配机制,科学统筹衔接资金分配,结合该县产业发展重点,不断加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比重。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推行“政银企”协作模式,与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署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达成100亿元乡村振兴信贷资金协议。健全涉农金融服务体系。发行“富农贷”专项支农产品等,金融机构授信10亿元支持该县国储林项目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广“裕农通”等支付工具,提高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收缴效率。建设“三农”金融服务体系,累计建成标准化“七有”三农金融服务室50个,成立广西首个“乡村振兴特色信用社”。

(韦艳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