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成都日報

優化空間、提升配套設施、提升居住品質

空中飛線不見 牆面換上新顏

老舊小區裏全新打造的運動設施

空中飛線消失了,地上停車位規範了,居民樓牆面舊貌換新顏,新裝的監控、門禁爲居民“保駕護航”……隨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持續推進,近日,位於錦江區東湖街道的餈粑店街1號、2號院“衰老”的痕跡已經大變“Young”。

老舊小區蝶變

改出美好生活“新空間”

走進餈粑店街2號院,水泥路面寬敞平坦,居民樓粉刷一新,樓下的花池內綠草茵茵、花叢簇擁。車輛在道路兩旁清晰劃線的停車位上整齊排列,小區內隨處可見的監控設備爲院落生活的安全“加碼”,全新打造的公共空間植入涼亭和運動設施,讓居民分外享受……

這樣的幸福場景,同樣出現在與餈粑店街2號院一街之隔的餈粑店街1號院。很難想象,就在幾個月前,這兩個小區還完全是另一副模樣。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餈粑店街1號院和2號院是原製革廠單位宿舍,共有住戶280戶。由於修建時間早、單位改制等因素,小區長期以來都存在着公共配套設施陳舊、可利用空間雜亂、停車無序等問題。

“過去,小區裏一抬頭就是密密麻麻的‘飛線’,公共空間堆滿了生活垃圾和雜物,車輛亂停亂放給大家出行帶來了很大困擾。”回憶起小區的老樣子,餈粑店街2號院的居民張秀蘭連連搖頭。

瞄準居民反映強烈的重點問題,2023年,餈粑店街1號、2號院開啓了一場蝶變。在錦江區公園城市局的指導下,興錦城市更新公司作爲項目業主,東湖街道作爲實施單位,對餈粑店街1號、2號院啓動綜合改造,全力煥發老舊小區“生命力”。

涉及10個街道

今年改造79個老舊小區

“三大煥新舉措是指空間煥新、設施煥新、品質煥新。”東湖街道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具體而言,在空間煥新上,錦江區通過拆除違章建築、清理利用閒置場所、規範停車劃線等方式,釋放了兩個小區的閒置公共空間,全覆蓋鋪設近3000平方米院落道路,增加健身休閒、居民議事等活動場所4處,規劃100餘個機動車停車位,切實解決居民停車難、路面破損難行、活動空間缺失等問題。

老舊小區普遍存在設施設備陳舊失修的問題。在改造中,錦江區還對小區配套基礎設施進行了整體煥新,在更換大門、單元門、雨棚等原有設施的基礎上,還同步增設了消防、監控、健身等設施設備,完善了門禁、照明等系統,進一步提高小區的安全性。

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區計劃啓動79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春熙路街道、錦官驛街道、沙河街道、獅子山街道等10個街道,着力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積極探索改造後的老舊小區長效管理機制,讓“舒心美好”成爲老舊小區的靚麗名片。

曹婭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粟新林 錦江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