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勞動報

數字檢測守護“幸福通途”

——上海建科“人工智能橋隧數字檢測”創新成果

現場工作人員操縱上海建科創新成果“小黃車”進行隧道檢測。 ■受訪對象供圖

日前,上海建科集團下屬建科院交通市政職工創新團隊申報的“人工智能驅動的橋隧數字化檢測技術、裝備和系統”一舉斬獲上海職工科技創新屆的“奧斯卡”大獎——“上海職工優秀創新成果獎”一等獎。立足交通市政領域,上海建科職工長期致力於用科技創新保障城市基本功能的“生命線”,形成了以新技術、硬裝備和大系統爲載體的橋隧檢測監測“新質生產力”,用數智技術守衛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用心呵護好人民羣衆的“幸福通途”。

在上海建科重點科研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團隊聚焦既有橋隧基礎設施運維中的痛點問題開展科研攻堅,突破關鍵共性技術瓶頸制約,引領行業發展。針對傳統人工定點架站測量的方式效率低下、無法滿足上海城市超大規模地下軌交運維安全監測的需求,持續研發形成了國內領先的盾構隧道三維激光掃描檢測系統裝備系列。這套被暱稱爲“小黃車”的設備,可利用地鐵軌道快速移動,並自動且快速地實現隧道全斷面掃描、隧道環縫自動識別、管片收斂精確計算、隧道病害清晰顯示,工作效率提高了近十倍,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

爲解決傳統管養方式效率低、風險預判不足等問題,團隊積極探索智慧管養模式,運用一系列新質科技手段讓橋隧運營管理工作從“人管”轉變爲“智管”。全新打造的數智檢測產品“橋智檢”,在國內首次實現了三維可視化橋樑病害採集評估系統解決方案,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超過50%;並藉此提出了數字化交付的創新模式,將過去沉默在文本中的數據以鮮活的方式呈現給管理者,有力支撐了橋隧運營決策的及時性和科學性。

目前,上海建科橋隧技術相關創新成果已服務了上海超500公里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4的橋樑檢測任務,成功應用於上海東海大橋、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嘉閔高架、軌道交通4-8-11-13-15號線等百餘個項目,並推廣到浙江、安徽、湖北、天津、山東等地橋隧檢測服務中,形成了良好的示範效應。■勞動報記者 王海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