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孩子自招报考学校和第一志愿学校一致,就是想多增加一次机会。”考场外,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关于自招志愿,他和孩子商量了很久,又经过学校老师的指导,最终决定与第一志愿一致。尽管自招由高中单独命题进行笔试,按照1:1比例公示资格名单,有的班级报名人数超九成,但不少家长仍表示,“自招更愿让孩子跟着理想学校走”。

“相比去年来说,今年孩子们自招报考志愿更加务实。”青岛六十五中副校长温昱渊表示,孩子们多把自招报考学校定位在第一志愿学校当中。“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为进入理想学校增加了一次机会。”“此前,学校给班主任进行培训并召开了家长会,指导学生和家长如何根据自招模拟成绩,科学填报自招志愿。通过报志愿摸底,发现绝大多数孩子填报的志愿学校,基本符合他们的实力水平。”贾秀清老师说道。

“今年的学生报考自招更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或追求热门学校。”青岛格兰德中学高中部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多个途径了解各个学校的情况和特点,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相契合的学校。同时学生对自招的认识更加清晰,也是更加趋于理性的原因之一,“孩子们明白自招是展示自己特长和兴趣的平台。”

“无论是否参加自招,都应该为后续的发展做好准备。”岛城一优质公办高中教师表示,“高考是‘6选3’,应综合考量各科情况,因此,初中阶段不应有所偏废。即使参加自招,也要均衡发展。”在他看来,这也是自招趋于理性、务实的原因。“由于自招笔试结束后按照1:1.3划定面试名单,最后以1:1确定自招资格,这对不擅长面试的考生来说,在选择学校时要更加谨慎。”他也提醒道,“‘全民自招’热度下,不少初中学校从初一开始就引入了兴趣课程,学校初心是让更多孩子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多一个发展机会,但要注意因材施教、适度发展,不要因此引起孩子们和家长们的焦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