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半島都市報 孩子自招報考學校和第一志願學校一致,就是想多增加一次機會。”考場外,家長李先生告訴記者,關於自招志願,他和孩子商量了很久,又經過學校老師的指導,最終決定與第一志願一致。儘管自招由高中單獨命題進行筆試,按照1:1比例公示資格名單,有的班級報名人數超九成,但不少家長仍表示,“自招更願讓孩子跟着理想學校走”。

“相比去年來說,今年孩子們自招報考志願更加務實。”青島六十五中副校長溫昱淵表示,孩子們多把自招報考學校定位在第一志願學校當中。“對孩子們來說,這是爲進入理想學校增加了一次機會。”“此前,學校給班主任進行培訓並召開了家長會,指導學生和家長如何根據自招模擬成績,科學填報自招志願。通過報志願摸底,發現絕大多數孩子填報的志願學校,基本符合他們的實力水平。”賈秀清老師說道。

“今年的學生報考自招更趨於理性,不再盲目跟風或追求熱門學校。”青島格蘭德中學高中部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學生通過網絡、社交媒體等多個途徑瞭解各個學校的情況和特點,更加傾向於選擇與自己興趣和發展方向相契合的學校。同時學生對自招的認識更加清晰,也是更加趨於理性的原因之一,“孩子們明白自招是展示自己特長和興趣的平臺。”

“無論是否參加自招,都應該爲後續的發展做好準備。”島城一優質公辦高中教師表示,“高考是‘6選3’,應綜合考量各科情況,因此,初中階段不應有所偏廢。即使參加自招,也要均衡發展。”在他看來,這也是自招趨於理性、務實的原因。“由於自招筆試結束後按照1:1.3劃定面試名單,最後以1:1確定自招資格,這對不擅長面試的考生來說,在選擇學校時要更加謹慎。”他也提醒道,“‘全民自招’熱度下,不少初中學校從初一開始就引入了興趣課程,學校初心是讓更多孩子接觸到優質教育資源,多一個發展機會,但要注意因材施教、適度發展,不要因此引起孩子們和家長們的焦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