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阳泉日报

【礼赞红五月 致敬劳动者·记者行】

调解艺术的探索者

——记矿区贵石沟街道小河滩社区人民调解员赵丽平

调解工作是一门把法、理、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的艺术。

在矿区贵石沟街道小河滩社区,有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人民调解员——赵丽平,她是倾听者,耐心倾听每一方的声音,让每一方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她是协调者,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促使双方达成共识。

赵丽平以调解“多面手”、群众“知心人”的身份,为社区居民调解纠纷,传递着温暖,维护着和谐。十多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赵丽平收获满满。2020年,赵丽平被评为山西省“二级人民调解员”;2023年5月,她被评为山西省“一级人民调解员”。

“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方法在一线创新、经验在一线总结。”赵丽平说,“我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一门需要精湛技巧和深厚知识的调解艺术。”在她看来,调解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和积累,每一次成功的调解都是对她能力的考验和提升。

去年年底,居住在小河滩社区的两户居民来到社区调解委员会,和赵丽平讲述了他们之间的纠纷。原来这两户居民是楼上楼下的邻居,由于小区改造刚完成,楼上住户洗衣服时,水沿着暖气改造管道渗到楼下住户家中,导致楼下住户卧室房顶和卫生间墙壁贴纸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双方因赔偿金额出现分歧,无法协商一致。

赵丽平得知情况后,迅速介入调解。她首先入户查看漏水情况,了解具体情况。然后采取“背对背”调解的方式,分别与两户居民进行沟通,耐心听取双方的诉求和意见。

在了解双方的底线后,赵丽平组织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她先向双方介绍了民法典中关于处理邻里关系的相关原则,并引导他们从传统美德和邻里关系出发,本着互相体谅、睦邻友好的态度来解决问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矛盾得以化解。

“老人家,您上次打电话跟我们反映问题,得知您腿脚不便,我们上门来了解情况了。”

“我很理解您的心情,但是保障辖区消防安全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家必须遵守,您不能因为房屋杂物太多就占用食堂后面的小屋子。”

……

这样的场景,在赵丽平14年调解工作中,几乎每天都在“循环上演”。

14年、5000多个日子,赵丽平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员工作。每当社区居民邻里间有了矛盾,或是家庭内部发生争执,赵丽平总是及时出现,在调解过程中,她坚持换位思考、耐心倾听、细心分析,和当事人双方共心共情,将老百姓的纠纷、矛盾化解在一线,尽可能用法律知识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赵丽平的工作方式显得尤为珍贵。她不依赖高科技手段,而是坚持面对面的交流,真诚地沟通。她相信,只有心与心的相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极富人情味的方法,让她获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背后的辛勤付出,是鲜为人知的。赵丽平常常加班加点,牺牲个人时间,只为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资料和记录,每一份文件的背后,都是她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居民的负责。

常言道:“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面对邻里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和各类法律咨询,她常常感到知识的匮乏,于是,赵丽平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有丰富调解经验的老调解员学,着重弥补自己在社区工作方面的知识盲点和调解技巧方法方面的欠缺。2023年7月,赵丽平参加了山西省人民调解协会的培训,力求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调解行家”。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单元,包括赵丽平在内的许多人民调解员,正是社区和谐稳定的守护者。“在调解中没有哪一个固定模式可以‘包治百病’,因为矛盾就像万花筒,永远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而调解就是不断探索、否定,再探索、再否定,直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赵丽平说。(范佳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