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西晚報

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小記者研學聯盟走進喬家大院

以研學視角“閱讀”喬家大院

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提起晉商,總能讓人想到喬家大院。“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喬家大院是“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5月16日,山西晚報社組織邀請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奔流新聞、浙江少兒頻道、貴州日報等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小記者研學聯盟及山西省旅遊協會研學分會,山西宏途國旅山西晚報研學執行夥伴、山西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等多家省內媒體、教育培訓研學機構,走進喬家大院圍繞小記者研學主題開展采風活動,旨在感受晉商文化精髓,深入體驗喬家大院研學基地項目。

這裏吸引着媒體記者的目光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爲6個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文物先進單位、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晉商文化教育基地、山西省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夏初時節,喬家大院格外迷人,一朵朵鮮花悄然綻放,散發着萬象更新的活力。漫步院內,一步一景,每時每刻都能讓人感受到溫暖與愜意。整個體驗過程中,喬家大院就如同一本“可以觸摸生命溫度的史書”。走進這座大院,它的恢宏、巍峨、凝重、敦厚、堅實,深深吸引着來自全國主流媒體記者的目光。

“第一次聽說喬家大院,是十多年前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和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有喬家傳奇的創業故事,還有喬家大院精美的建築和獨特的經商治家之道。”一位媒體人感慨。“喬家建築居住陳設、晉商民俗風情、民間民風集萃三大主題內容……”在遊覽中,導遊介紹得仔細,大家聽得認真。老宅古韻,百年家風。喬家大院在中堂一號院完整保留了喬家原有的起居陳設風貌,還有喬家家訓家規等。聽了講解,大家紛紛感慨:“從這裏可以看出,喬家的成功是有根基的。喬家家規十分嚴謹,雖然只有24個字,但放在當下仍有教育意義。”

這裏處處可見對研學的重視

在遊覽完喬家大院後,大家開始了品味建築文化環節,親自上手開始磚雕拓印。將宣紙輕輕覆蓋在磚雕上,潤溼紙張,再使用噴水壺輕輕潤溼紙張,確保紙張與磚雕表面緊密貼合……一系列流程下來,一位媒體朋友感慨:“只有親自上手,才能感觸到傳統技藝的精妙所在,看似繁雜,實則鍛鍊腦力、手力,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一個很棒的體驗環節。”

“喬家大院研學項目包含傳統建築文化研習實踐、晉商財商研習實踐、傳統工藝研習實踐、民俗文化研習實踐、文物保護研習實踐五大實踐內容。”在晉商大講堂環節,山西旅遊協會研學分會祕書長石峯爲大家介紹了喬家大院具體的研學項目,“通過啓發性和開放性的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真正變成研學旅遊過程中的主體,通過場景化教學和體驗式教育滿足青少年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彌補在校課程和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陷。”

以“晉商崛起晉升之路”主題晉商研學課程爲例,本研學課程依照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發佈《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結合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充分挖掘景區館藏資源,研發設計歷史類系列活動內容。晉商主題系列課程下分別針對小學低段、中段、高段,初中段分別開設四個課程:“晉商崛起”、世紀動脈——“萬里茶道”、商業奇蹟——“匯通天下”、天下晉商——“向天再借五百年”。通過體驗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晉商誠實守信、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晉商精神。

在喬家大院處處可見對研學的重視。據介紹,該景區現有200餘名員工,研學部就有60人,其中實踐導師團隊由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文化底蘊深厚的專業從業者構成,且從事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活動5年以上,具備專業教學技能,可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自主研發課程,曾多次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

離開喬家大院,大家還參觀了祁縣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走進其中,只見幾隻飛鳥時而在水中嬉戲覓食,時而翩飛起舞,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盡收眼底。在自然館內,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標本,珍稀鳥類科普知識通過多元化的展示,呈現了一堂豐富多彩的自然之課。

“喬家大院文化園區由喬家大院景區和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的北片區兩部分組成,是一個集晉商文化傳承、文物展覽、民俗展示、建築鑑賞、溼地保護、生態觀光、科普研學、休閒度假等爲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總面積爲8.82平方公里。”喬家大院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昌源河是孕育祁縣歷史文化的母親河,河兩岸是茶馬古道,也是晉商‘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昌源河北區是國家級生態溼地公園重要部分,兼具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和生態教育功能,它與喬家大院文脈相連,融合發展,已成爲遊客親子休閒、詩詞鑑賞、鳥類科普、茶商研學的基地。”

山西晚報記者田曉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