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邢台日报

日前,走进位于任泽区的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车间内,3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生产特种工程塑料颗粒,另外9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

经过25年的发展,从一家手工制作橡胶密封圈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领跑者”,华密新材的秘诀是什么?

“技术改造升级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华密新材董事长李藏稳说,通过科技创新,公司产品结构得到转型升级,主打产品从普通橡胶材料、制品不断向特种橡胶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延伸,新材料实现国产化应用,产品已广泛用于汽车、高铁、工程机械、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

布局新板块 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在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车间内,为了给原树脂“赋能”,增加其特殊特性,将原树脂与阻燃剂、增强剂、稳定剂、润滑剂等“秘方料”通过主机熔融后,挤出机挤出条状的产品,再冷却、切粒,得到颗粒状的聚醚醚酮(PEEK)。

特种性能工程塑料是什么?能干什么用?在车间的一角,一块展板向大家解答了这些疑问。

“这张‘金字塔’样的三角图,把塑料按综合性能高低分为3层,位于塔尖的是特种工程塑料、塔身是工程塑料、底层是通用塑料。”车间负责人李世谦告诉记者,特种工程塑料属于高分子新材料。经过技术革新,他们成功研发聚醚酰亚胺(PEI)和聚醚醚酮(PEEK)两种特种工程塑料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特种工程塑料往往与“以塑代钢”同时提起。比如说PEEK因其耐高温、耐腐蚀性、耐疲劳性、阻燃、绝缘等特点,可以替代钢材和其他金属材料制造各种航空零部件。

“布局特种工程塑料项目,要从十年前说起。”李藏稳说,当时公司的橡胶材料和制品等产品发展得已比较成熟。常说橡胶、塑料不分家,作为任泽区橡塑产业龙头企业之一,他们看准了特种工程塑料这一新兴领域,着手开辟新业务板块,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2021年10月,华密新材利用原有土地,上马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计划引进生产线18条,可年产改性特种工程塑料58500吨、塑料制品1500吨。目前,3条生产线已试生产,9条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

聚力技术创新 橡塑产业链条加速延伸

特种工程塑料的性能好不好,原材料配方是关键。

“上马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第一关就是研发,而研发的难点在于对国产树脂的改性上。”华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说,打个比方,制造特种工程塑料就像在制作各种面粉,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和配比得到的不同面粉,可以用来做面包、面条、饺子等。那么,原料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进行组合、配比,效果不同,得到的最终产品也不同。

创新是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制品项目顺利推进的法宝。

“经过若干次试验,去年,我们终于攻克了特种工程塑料的关键技术。”张伟说,聚醚醚酮材料已满足客户的指标需求,现在正在做模具设计开发工作,不日便能正式量产。

技改提质效,创新促发展。华密新材招才引智,重金购置先进检测试验设备,研发人员发展到15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25%。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与中国科学院、铁科院、青岛科大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拥有国家授权专利46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实用新型专利28件。

同时,华密新材相继建设了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特种橡塑材料及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华密新材投资1.6亿元扩建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将现有橡塑材料业务向上游产业链进行延伸,补链延链,发挥产品链条的协同作用进入下游高端市场。目前,中试熟化基地主体结构已完成,研发设计中心已开工建设。

更新材料配方 高端产品供给持续增加

在华密新材生产车间,橡胶密炼机、自动橡胶注压成型机、注塑机等设备高速运转,橡胶原料经过混炼、硫化、涂胶等多道工序后,加工成一个个高铁橡胶缓冲件。

近年来,华密新材加大研发力度,产品不断迈向高端。如今,高铁动车已有200多个型号零部件采用了华密生产的橡塑零部件。

“从刚开始的油封、O型圈,到后来的车用橡塑零部件,再到如今的特种橡胶材料、特种工程塑料,我们一直致力于扩大产品品类,推动橡塑产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李藏稳说,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他们已开发出2400余种橡塑材料配方与多品类特种材料制品。

以专业的研发团队为技术支撑,华密新材已全面覆盖特种橡塑材料的配方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仿真分析、工艺设计、模具设计、试验检测等研发领域。

研发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逐步成熟,不仅使华密新材实现了自主开发,更使其具备了能够与主机厂同步开发的能力。在华密新材展厅里,骨架油封、格莱圈、石化防喷器胶芯等各种橡塑零部件琳琅满目,后方是应用领域的客户代表:一汽集团、中国中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三一重工、北方重工、中航工业……华密新材以研发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增加高端产品供给,加快产品迭代升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