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黄冈日报

依托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技术团队

浠水县成功实施长江刀鲚人工催产

本报讯 (记者刘含芳 通讯员张彪 吴善福)5月12日,在浠水县水产良种场内,一尾尾通体银白、形似镰刀的稀罕鱼类正在养殖基地欢快地游来游去。

“刀鱼难养,我们只能一次一次地试验……”浠水县水产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市面上极少能见到活的刀鱼,它一旦被抓住,就会四处乱窜直至气绝而亡,而刀鱼又是洄游鱼类,在海水中生长、淡水中产卵,“离水即死”的特性使得人工繁殖刀鱼困难重重。

刀鱼学名刀鲚,在我国长江下游沿岸有着悠久的饮食传统。由于受到涉水工程、过度捕捞等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

自2019年起,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起“长江刀鲚人工驯化养殖的攻关项目”,在浠水县的养殖基地取得初步驯养成功后,2023年浠水县水产良种场在湖北乐漫养殖基地引进800余尾刀鲚苗种进行繁育驯化。在项目组的技术支撑下,浠水县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培育,达到开展人工催产的条件。

5月12日,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长江刀鲚技术团队来到浠水,推广长江刀鲚人工催产工作。该团队研究员朱勇夫结合浠水县水产良种场的养殖优势,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人工催产方案,通过精准的水质调控、水温调节、亲本暂养、人工催产等技术手段,对长江刀鲚开展人工催产并获得成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浠水县水产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强合作,更深入探索研究刀鲚繁育驯化、推广规模化养殖等技术创新,助力长江特色鱼类保护和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浠水县水产养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