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外地的硬科技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本周就有同行动身来北京看低空经济相关项目,接下来还将频繁出差。

北京市低空产业基金要来了。

本周,北京有关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频出。15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就《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提到,将创新政策手段并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专项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投资低空产业项目。深化企业服务,加强金融保险、贷款等支持。

而就在同日,北京市丰台区也宣布,正在筹划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联合头部企业、调动社会投资机构,共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乘着政策的春风,一级市场已经闻风而动,近期不少外地的硬科技投资人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本周就有同行动身来北京看低空经济相关项目,接下来还将频繁出差。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载体,此前已经布局该赛道北京项目的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几年前就开始关注无人机,并接触这方面的一些项目,无人机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其中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还处于蓝海。此前,这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军用无人机制造商,而近年起步的民用无人机行业并未进入上市密集期。但如今在政策和产业基金的密集加持下,民用无人机企业也有望加速上市。

低空经济明星企业聚集北京

作为低空经济的领军城市,北京在该产业的项目广度和质量上,无疑都是有明显优势的。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北京已经建立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生态圈:上游涉及材料及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两大领域;中游涵盖了eVTOL、无人机、直升机的生产制造:下游则是与整机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低空基础设施与飞行保障配套。

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低空经济企业约199家,包括观典防务、汉飞航空、中飞艾维、天和智航等。

就地域分布来说,丰台区优势显著。据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委、副区长崔旭龙此前介绍,丰台区聚集了115家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和110家外围关联企业,分布在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和综合服务等产业链环节,形成了低空经济的初步生态。其中,涉及无人机、低空防御系统、高精度导航、雷达、通信装备等领域的核心企业共16家,产值规模近400亿元。

在低空经济行业,除了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实体产品之外,空天信息产业在整个链条上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为千行百业赋能,例如航天测运控、智慧政府、气象生态、线上能源等,无不以空天信息产品为依托。

其中,中科星图就是典型代表。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公司自2020年开始部署低空经济领域,聚焦低空飞行的管理以及服务环节,对内,公司通过子公司在多个维度提供低空飞行服务相关的技术支持;对外,公司与生态伙伴合作,共同打造从低空空域规划、低空保障到低空服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科星图已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截至发稿,其市值达195.74亿元。

还有成立于2001年的安达维尔,其核心业务是机载设备研制和维修。公司目前还下辖8个子公司,涉及主营业务包括机载产品、检测设备研制等,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安达维尔于2017年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市值65.18亿元。

而在eVTOL 这一细分赛道,北京亦是明星企业云集。

具有代表性的有酷黑科技,其在2016年于北京市成立,是一家基于涵道飞行平台的空中智能机器人及陆空两栖汽车等一系列智能装备的创业公司。公司目前已经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

另一家必昂擎空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飞机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点对点货物运送和载人飞行的三维交通解决方案。其首型产品是一款航行里程可达580公里的纯电动飞机。公司于2022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奇绩创坛。

拉动经济千亿级增长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成为了备受资本瞩目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在国务院正式将“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低空经济更是成为了各地积极打造的头号产业重点。

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于低空空域,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低空通常指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的空域,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

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除北京外,包括此前安徽、深圳、苏州、沈阳、太仓、武汉等,已有十余个省市今年来发布了围绕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相关的征求意见稿。在各种利好刺激下,低空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兴起,今年堪称“低空经济“元年。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北京的政策更注重要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以及支持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空域网络、起降场地等。

比如,在发展目标方面,上述《行动方案》提及,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到2027年,培育10亿元级龙头企业10家,过亿元产业链核心环节配套企业50家、技术服务企业100家。

同时,应用场景形成示范,到2027年,围绕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新增10个以上应用场景,开通3条以上面向周边地区的低空航线,基本建成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及低空应用生态。

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秘书长李泳梅告诉创投日记者,文件标志着地方政府在推动航空业创新与产业升级上的又一重大举措。此举预示着北京致力于打造低空经济的新高地,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加速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兴业态的成长,推动航空航天技术与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方案强调的产业链完善,有助于吸引和培育一批关键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形成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而监管运行的优化,则为新兴产业提供了更为开放且有序的发展环境,平衡创新与安全,为商业化落地扫清障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该《行动方案》是一个全面而细致的规划,涵盖了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监管运行优化、应用创新示范等多个方面。这种全方位的规划有助于确保低空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发展不平衡或者短板。

就北京发展低空经济的条件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政策支持方面,他表示,北京市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人才集聚方面,北京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能够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产业基础方面,北京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市场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市场需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低空旅游、物流配送等低空经济产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市场空间广阔。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未来几年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创投日报”(ID:gh_8b25bce7ef22),作者:李明明,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