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外地的硬科技投資人向創投日報記者表示,本週就有同行動身來北京看低空經濟相關項目,接下來還將頻繁出差。

北京市低空產業基金要來了。

本週,北京有關發展低空經濟的政策頻出。15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就《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公開徵求意見。

其中提到,將創新政策手段並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臺專項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設立低空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專業機構投資低空產業項目。深化企業服務,加強金融保險、貸款等支持。

而就在同日,北京市豐臺區也宣佈,正在籌劃成立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基金,聯合頭部企業、調動社會投資機構,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

乘着政策的春風,一級市場已經聞風而動,近期不少外地的硬科技投資人向創投日報記者表示,本週就有同行動身來北京看低空經濟相關項目,接下來還將頻繁出差。

無人機是低空經濟產業的重要載體,此前已經佈局該賽道北京項目的投資人告訴創投日報記者,幾年前就開始關注無人機,並接觸這方面的一些項目,無人機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其中工業級無人機市場還處於藍海。此前,這個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是軍用無人機制造商,而近年起步的民用無人機行業並未進入上市密集期。但如今在政策和產業基金的密集加持下,民用無人機企業也有望加速上市。

低空經濟明星企業聚集北京

作爲低空經濟的領軍城市,北京在該產業的項目廣度和質量上,無疑都是有明顯優勢的。

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北京已經建立了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的生態圈:上游涉及材料及元器件、核心零部件及系統兩大領域;中游涵蓋了eVTOL、無人機、直升機的生產製造:下游則是與整機相關的高端裝備製造、低空基礎設施與飛行保障配套。

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截至目前,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低空經濟企業約199家,包括觀典防務、漢飛航空、中飛艾維、天和智航等。

就地域分佈來說,豐臺區優勢顯著。據北京市豐臺區委常委、副區長崔旭龍此前介紹,豐臺區聚集了115家低空經濟重點企業和110家外圍關聯企業,分佈在低空製造、低空保障、低空飛行和綜合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形成了低空經濟的初步生態。其中,涉及無人機、低空防禦系統、高精度導航、雷達、通信裝備等領域的核心企業共16家,產值規模近400億元。

在低空經濟行業,除了以無人機爲代表的實體產品之外,空天信息產業在整個鏈條上起着更加關鍵的作用,爲千行百業賦能,例如航天測運控、智慧政府、氣象生態、線上能源等,無不以空天信息產品爲依託。

其中,中科星圖就是典型代表。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創投日報記者,公司自2020年開始部署低空經濟領域,聚焦低空飛行的管理以及服務環節,對內,公司通過子公司在多個維度提供低空飛行服務相關的技術支持;對外,公司與生態夥伴合作,共同打造從低空空域規劃、低空保障到低空服務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中科星圖已於2020年7月在科創板上市,截至發稿,其市值達195.74億元。

還有成立於2001年的安達維爾,其核心業務是機載設備研製和維修。公司目前還下轄8個子公司,涉及主營業務包括機載產品、檢測設備研製等,業務涵蓋範圍廣泛。安達維爾於2017年在創業板上市,目前市值65.18億元。

而在eVTOL 這一細分賽道,北京亦是明星企業雲集。

具有代表性的有酷黑科技,其在2016年於北京市成立,是一家基於涵道飛行平臺的空中智能機器人及陸空兩棲汽車等一系列智能裝備的創業公司。公司目前已經完成數千萬元Pre A輪融資。

另一家必昂擎空成立於2021年,致力於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規模化應用,提供點對點貨物運送和載人飛行的三維交通解決方案。其首型產品是一款航行里程可達580公里的純電動飛機。公司於2022年完成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爲奇績創壇。

拉動經濟千億級增長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成爲了備受資本矚目的新興產業。尤其是在國務院正式將“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低空經濟更是成爲了各地積極打造的頭號產業重點。

低空經濟,是指依託於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爲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經濟形態。低空通常指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內的空域,視地區特性和實際需求可擴展至3000米。

目前,低空領域的主要產品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消費級、工業級)、直升機、傳統固定翼飛機等。

除北京外,包括此前安徽、深圳、蘇州、瀋陽、太倉、武漢等,已有十餘個省市今年來發布了圍繞低空經濟相關的行動方案或相關的徵求意見稿。在各種利好刺激下,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興起,今年堪稱“低空經濟“元年。

創投日報記者注意到,北京的政策更注重要壯大低空經濟產業鏈,以及支持加強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空域網絡、起降場地等。

比如,在發展目標方面,上述《行動方案》提及,面向全國,走向國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1000億元。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到2027年,培育10億元級龍頭企業10家,過億元產業鏈核心環節配套企業50家、技術服務企業100家。

同時,應用場景形成示範,到2027年,圍繞應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擺渡、城際通勤、特色文旅等,新增10個以上應用場景,開通3條以上面向周邊地區的低空航線,基本建成網絡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及低空應用生態。

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祕書長李泳梅告訴創投日記者,文件標誌着地方政府在推動航空業創新與產業升級上的又一重大舉措。此舉預示着北京致力於打造低空經濟的新高地,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加速無人機、城市空中交通(UAM)等新興業態的成長,推動航空航天技術與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等深度融合,開拓經濟增長新空間。方案強調的產業鏈完善,有助於吸引和培育一批關鍵技術與服務提供商,形成集羣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而監管運行的優化,則爲新興產業提供了更爲開放且有序的發展環境,平衡創新與安全,爲商業化落地掃清障礙。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天使投資人郭濤認爲,該《行動方案》是一個全面而細緻的規劃,涵蓋了技術創新、產業鏈完善、監管運行優化、應用創新示範等多個方面。這種全方位的規劃有助於確保低空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避免出現發展不平衡或者短板。

就北京發展低空經濟的條件及產業基礎等方面,政策支持方面,他表示,北京市政府對新興產業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人才集聚方面,北京擁有衆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能夠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和技術支持;產業基礎方面,北京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相關領域擁有較爲完善的產業鏈和成熟的市場環境,爲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市場需求方面,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低空旅遊、物流配送等低空經濟產業的需求日益增長,市場空間廣闊。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此前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33.8%。未來幾年我國低空經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

特別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創投日報”(ID:gh_8b25bce7ef22),作者:李明明,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