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牟泉 摄影报道

当前,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蔬菜育苗移栽生产进入关键时期,互助县台子乡、五十镇等乡镇的蔬菜生产基地内长白葱苗陆续开挖,打捆、装车、“远嫁”,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乡村产业红红火火。

走进蔬菜生产基地的温棚里,台子乡下台二村菜农董维成高兴地说:“今年我们从1月底就开始整地、施肥准备长白葱育苗,2月初播种,现在已达到定植的条件,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搭桥’,我们村‘两委’主动出击,积极与甘肃和周边县区联系洽谈,深入开展订单农业生产,在满足县内销售供应的同时,销往了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甘肃省武威市等地,预计亩葱苗的产值达2.4万元,纯收入达1万多元。”

在五十镇五十村的地头上,互助县耀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阎国财正在组织农民定植长白葱。针对农民提出的要求,县乡蔬菜技术人员及时跟进技术指导,不时为农民答疑解惑。

“为了提高定植速度和避免葱叶太长落在地膜上,影响缓苗,我们按照技术要点适当剪去太长的叶子和根须。”合作社理事长阎国财说,他种植了5.8 公顷长白葱,每天雇有60多人种植长白葱,现在已全部种完,向农民工发放工资约26万元。

据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朱安香介绍,2024年互助县长白葱育苗预计达10亿株,调整优化种植面积达466.66公顷,长白葱产业在台子乡、五十镇等乡镇实现了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在积极发展大棚经济的同时,带动“葱”民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