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开封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开启特别的文化体验之旅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岳蔚敏 实习生吴琦报道 5月17日,开封博物馆将“活字印刷”“木版年画”两项品牌活动送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走进特殊教育学校 让爱与温暖同行”社会教育活动,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启这场特别的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期间,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活字印刷术(见上图,开封博物馆提供),他们认真寻找着自己所需的铅字块,以竖列的形式一一排版,再将组装好的“诗词歌赋”,涂抹墨汁,按压均匀,再小心翼翼地在字模上反复印染,一首古诗很快就跃然纸上。一笔一墨一丹青,一纸一字一发明,孩子们在此刻变身“小毕升”,拣字、排版、刷墨、印刷、揭纸,在学习和体验中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老师们演示如何拓印一幅木版年画后,同学们纷纷加入了体验印制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实践环节。刷色、敷纸、擦压板,每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最后,轻轻将红纸取下,一幅漂亮的年画作品就拓印完成了。“你这幅叫《五子登科》,寓意人丁兴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这幅叫《刘海戏金蟾》,刘海身似儿童,身姿矫健,神态自若,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中心主任蔡瑞勇一一介绍着孩子们手中的作品。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让特殊群体无障碍地利用博物馆公共文化资源,满足其教育和研究的需求,是博物馆文化普惠的重要体现。开封博物馆馆长葛奇峰说:“开封博物馆主动走进校园,积极拓展教育活动,通过博物馆独有的文化氛围以及社会教育活动,帮助特殊儿童建立起文化交流的自信。此次活动,不仅是开封博物馆和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交流合作,更是对全社会促进多样文化融合、倡导关爱与包容的生动实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