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我是父亲的拌浆工

李宗球

14岁那年暑假的一天,跟父亲做拌浆工的母亲病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疯玩两个月,倒不如减轻家里负担去做拌浆工。”晚饭后,父亲严肃地撂下一句话就走了,还叮嘱我早点睡。就这样,在我的人生便有了那段难忘的拌浆工经历。繁重的拌浆工生活,既锻炼了体格,又磨炼了意志,使我收获了一份独特的人生财富。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母养育了我们6个孩子,一家11口人的开销全靠父亲一个人承担,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困难重重。父亲在附近乡镇领些建筑工来做补贴家用,但还是常常手头拮据、捉襟见肘。

拌浆工的主要任务是把水泥、沙子和灰膏用适量的水拌匀,用浆桶装好递给砌墙砖师傅使用。那年代还没有搅拌机,所有拌浆工序都是纯手工,纯劳力,吃力辛苦。灰膏并不是现成的,得提前一个晚上准备。事先在地势高点的地方挖个大水池,并开个一尺见方的缺口,用铁网挡住。在缺口下方地势低点的地方也挖个稍小的水池。把石灰块倒进大水池里,淋水泡上,随着“哔哔啪啪”炸裂声响起,白烟弥漫,石灰块开始融化成石灰水,要用月刮不停搅拌,加快融化速度,让石灰水流向小水池。往往一夜之间,小水池里的石灰水已经凝结成块,一开工就能用上。拌浆场地很讲究,必须用扫把清扫干净不留杂质。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按比例把水泥沙子灰膏干搅一下,再放水搅拌均匀,使得灰浆越来越黏稠,直到符合砌砖师傅的要求为止。

在建筑工人中,拌浆工也叫副工,是最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但是在我看来,拌浆工也必须讲究一定的技术。比如,水泥和沙子及灰膏数量不匹配,就会影响到黏稠度,接着会影响到砌砖的速度和质量。水泥放多了,主家会嚷嚷说浪费;沙子及灰膏等材料搅拌不均匀,根本没有黏稠度,砌的砖会歪;如果水放多了,灰浆稀巴烂,砌的砖就不稳。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我不在乎,以为拌浆就像玩泥巴捏小泥巴人一样。但是,诸如上述问题还是犯了不少。过后想想,拌浆还是有点学问在里面。拌浆是最能磨炼人的体力活,干拌的时候,水泥是水泥,沙是沙,灰膏是灰膏,不费多少力气就能搅拌得均匀。干拌的一堆材料中间刨开一个圆形坑,倒水进去开始拌浆,难度陡然增加很多,随着灰浆越来越稠,也越来越吃力,往往会让你累得气喘吁吁,直不起腰来。几个回合下来,我已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得要倒下。由于力度掌握得不好,右手心磨出了个微红的水泡,只要右手一碰到铁铲把,就会痛得钻心……父亲见我太累了,也主动铲灰浆提灰浆,搬砖头到架子上。

第一天上工回来,全身酸痛得似乎要散架,连走路都不想迈腿。吃完晚饭冲凉后,我早早就睡了,记得那晚睡得特别香,一觉就到天光。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来到我床头说:“今天继续拌浆,直到房子建好。等下拿5分钱去买块米花糖吃就上工。”本来想打退堂鼓好好休息一天,有了5分钱米花糖的鼓励,我又信心百倍生龙活虎地上工去了。

经过一些天的拌浆,我逐渐掌握了拌浆的要领,得到砌砖师傅的认可。暑假结束了,我仍然回校读书。往后多年里,只要星期天不上课,为减轻家里的负担,我都会跟着父亲,辗转到附近村去拌浆,当父亲的拌浆工,直到去县城读书。

告别拌浆工多年了,但是在人生前进道路上,每当被困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每当感到生活渺茫想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段难忘的拌浆工的岁月,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