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成果公布

2023年营收6121.9亿元

本报讯 5月2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2022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连续突破3000亿元和4000亿元台阶,2023年达到6121.9亿元、实现两年翻番,其中光伏制造业营收超2900亿元、跃居全国第3位,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安徽招大引强,重大项目接连落地,2023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落地项目1350个,总投资额1.19万亿元,产业投资规模连续两年位列十大新兴产业之首。此外,我省还积极进行境外招引,赴日本、爱尔兰等开展海外招引,签署总投资56亿元的合作协议。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助力。我省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平台13家、省级平台364家。健全“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自主创新成果,如异质结组件最高功率连续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单结钙钛矿电池稳态效率实现26.1%创世界纪录等。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举办产学研用对接会,24家企业与科研院所签约,13项科研成果获得推广应用;推动科技场景要素对接,发布首批产业应用场景28个、场景解决方案68个。

在全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重塑过程中,我省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予以倾斜支持,新建实验室、产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20家,有效集聚了人才、设备等各类产业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不断进行科技攻关,2023年,支持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实施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7个。为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应用,我省建设一批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了规模150亿元的天使基金群和风险资金池。2023年,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我省将明确产业重点布局的园区,着力培育一批氢能、光伏设备制造、新能源材料、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园区,开展标志性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同时,开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突破钙钛矿叠层、碲化镉、长时储能、液流电池、飞轮储能、氢能等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双招双引”过程中,我省将突出绿色招引,链式招引、基金招引、平台招引和联合招引,着力打造绿色产业链,引导企业研制“三首”产品,加大关键配套项目招引,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记者 张梦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