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今晚报

云说家风

方向的重要性

志气、方向、目标是很神奇的东西,只要一开启,人就会有无限的勇气和战胜险阻的信心。那么,最大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大学》所讲的“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最高级别、最高境界的善。这个“善”相当于一个人最纯粹的理想高度,值得用毕生精力去实现它。止,可以理解为停止,或者居住。就是一生都想居住在那个崇高、美好的房子里,那房子叫“至善”。

譬如西汉大臣苏武,他出使匈奴后被扣押。最初,匈奴单于派往来于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大臣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高官厚禄,使其臣服,遭苏武严词拒绝。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降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食品和水,希望改变苏武的信念。苏武在地窖受尽折磨。渴了吃一把雪,饿了嚼身上的羊皮袄,冷了就缩进角落围着皮袄取暖。一段时间后,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未屈服,只好把他放了。单于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杀他,又不想让他返回大汉,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临行前,单于对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苏武被流放到了贝加尔湖边,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

十几年来,当初下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另一边,汉昭帝继任皇位。匈奴又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后来,使者弄清了苏武的情况,就对单于说,“我们皇上射下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骗人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了!”自此,苏武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后,终于回到京城长安。百姓出门,列队欢迎英雄。

苏武为什么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就一个理由:方向从未迷失,目标极为明确。

这样的故事应该多给孩子讲,帮助孩子树立“至善”的志气,不被手机游戏带得迷失,这就叫“知止而后有定”。有了坚定的意志,心才能静下来。心不静的人永远不会有成绩。慌张、忙碌、马虎都是心不在焉的表现,所以要动机纯正,心不妄动,这就叫“定而后能静”。如此一来,就会身心安详,从容有度,收放自如,此乃“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一系列过程如同在春天种下种子,历经浇水、施肥、除草后,才能在秋天收获果实。这就是“虑而后能得”。

得到什么了?至善的境界:那是心中之美好,一生之所愿,奋斗旅程里的一束光——照亮心灵,照亮家人,照亮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