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雲說家風

方向的重要性

志氣、方向、目標是很神奇的東西,只要一開啓,人就會有無限的勇氣和戰勝險阻的信心。那麼,最大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大學》所講的“止於至善”。至善,就是最高級別、最高境界的善。這個“善”相當於一個人最純粹的理想高度,值得用畢生精力去實現它。止,可以理解爲停止,或者居住。就是一生都想居住在那個崇高、美好的房子裏,那房子叫“至善”。

譬如西漢大臣蘇武,他出使匈奴後被扣押。最初,匈奴單于派往來於漢朝和匈奴之間的大臣衛律向蘇武遊說,許以高官厚祿,使其臣服,遭蘇武嚴詞拒絕。匈奴見勸說沒有用,決定用酷刑。當時正值嚴冬,天降鵝毛大雪。單于命人把蘇武關進一個露天的大地穴,斷絕食品和水,希望改變蘇武的信念。蘇武在地窖受盡折磨。渴了喫一把雪,餓了嚼身上的羊皮襖,冷了就縮進角落圍着皮襖取暖。一段時間後,單于見瀕臨死亡的蘇武仍未屈服,只好把他放了。單于敬重蘇武的氣節,不忍殺他,又不想讓他返回大漢,於是決定把蘇武流放到人跡罕至的貝加爾湖一帶,讓他去牧羊。

臨行前,單于對蘇武說,“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讓你去放羊,什麼時候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你的大漢去。”蘇武被流放到了貝加爾湖邊,發現這些羊全是公羊。

十幾年來,當初下令囚禁他的匈奴單于已去世。另一邊,漢昭帝繼任皇位。匈奴又起了內亂,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要求和好。漢昭帝派出使者來到匈奴,要求放回蘇武。匈奴騙使者說,蘇武已經死了。後來,使者弄清了蘇武的情況,就對單于說,“我們皇上射下一隻大雁,大雁的腳上拴着一條綢子,是蘇武親筆寫的一封信。他說他在北海放羊,您怎麼可以騙人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說,“蘇武的忠義感動飛鳥了!”自此,蘇武在匈奴受難十九年後,終於回到京城長安。百姓出門,列隊歡迎英雄。

蘇武爲什麼有如此堅定的意志?就一個理由:方向從未迷失,目標極爲明確。

這樣的故事應該多給孩子講,幫助孩子樹立“至善”的志氣,不被手機遊戲帶得迷失,這就叫“知止而後有定”。有了堅定的意志,心才能靜下來。心不靜的人永遠不會有成績。慌張、忙碌、馬虎都是心不在焉的表現,所以要動機純正,心不妄動,這就叫“定而後能靜”。如此一來,就會身心安詳,從容有度,收放自如,此乃“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這一系列過程如同在春天種下種子,歷經澆水、施肥、除草後,才能在秋天收穫果實。這就是“慮而後能得”。

得到什麼了?至善的境界:那是心中之美好,一生之所願,奮鬥旅程裏的一束光——照亮心靈,照亮家人,照亮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