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柏 松

“从现存的史料看,楚考烈王熊完一生的生活轨迹,主要是楚都陈郢,年轻时做人质于秦都咸阳10年,人生最后的归属在楚都寿郢。”5月20日,淮南市地方文史专家金妤告诉记者,作为楚王,万人之上的熊完,真正的朋友不多,但他依赖的人、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欣赏的人以及能让他记住的人,都是他朋友圈的一员。

最依赖的人——春申君黄歇

公元前272年,熊完到秦国作人质,时任左徒的黄歇前往秦国侍奉熊完,开启了两人长达35年亦亲人、亦师友、亦君臣的亲密关系。金妤说:“楚考烈王为君25年,只用黄歇一人为相,可见对黄歇的依赖之深。”

关于春申君黄歇的身份,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把他界定为楚国的公子——楚王的一个庶子。在《史记·游侠列传序》中司马迁这样写道:“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班固在《汉书·游侠列传》中也有类似的描述:“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司马迁笔下的“王者亲属”,班固笔下的“王公”,比较清楚地亮明了黄歇的身份。

近现代一些著名学者(如钱穆、杨宽等)认为黄歇是楚怀王的一个儿子、顷襄王的一个兄弟。韩非在《奸劫弑臣》中写道:“楚庄王之弟春申君”。对这个信息,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辩》中做了认真的考证:“楚顷襄王又称庄王,其说可信”。“韩非亲与春申同时,其言当可信。”

正是因为黄歇是楚顷襄王的弟弟,当顷襄王要派十七八岁的太子熊完入质于秦时,于家于国黄歇都是不二的陪伴人选。10年之后,顷襄王病重,黄歇冒死当之,设计让太子熊完顺利回国。顷襄王去世之后,熊完顺利继承王位成为考烈王。秦国10年与黄歇相依为命的生活,让考烈王对黄歇有强烈的依赖感;黄歇对各种事情的管理和处置,也让考烈王对黄歇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欣赏。所以,登上王位后,楚国令尹一职,黄歇是铁定的人选。

25年的君臣,25年叔侄。黄歇既操持着国事又操心王室,对考烈王的身后也高度重视。眼下正在保护性挖掘的淮南武王墩大墓(专家认为墓主人可能是楚考烈王)。想必正是黄歇亲自策划、指挥、安排、督导的结果,他用毕生的智慧、经验和能力,为一生辅佐的王做好最后一件大事。

生活中少不了的人——考后李氏

王后李氏是考烈王生活中少不了的人。《史记》《战国策》都没有记载其名,西汉刘向所辑的《列女传》称其为“楚考李后”,《越绝书外传·春申君》称李氏为“李环”。而现在广为流传的“李嫣”之名,则出自明朝小说《东周列国志》。

李氏如何成为考后,《史记》《战国策》都记载了一个移花接木的故事——黄歇听从门客李园的话,接纳李园女弟,让其怀孕,并把这个有孕在身的女人献给楚考烈王,致使考烈王终于有了并非亲骨肉的儿子,最后这个儿子成为楚幽王,国舅李园执掌了大权,派人杀死春申君黄歇。

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中说:“战国晚年,有两事相似而甚奇者,则吕不韦之子秦始皇政,而黄歇之子为楚幽王悍是也。然细考之,殆均出好事者为之,无足信者。”

根据《史记》记载,考后李氏至少有两个先后成为楚王的儿子——楚幽王熊悍和楚犹。

最欣赏的人——荀子、廉颇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公元前255年,楚国出兵攻打鲁国,迁封鲁君于莒,占领了鲁国土地。楚国占领了这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有名望的文化大师来入驻这块土地,而荀子就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荀子担任楚国兰陵令,在兰陵一边为官,一边著述,同时还收徒讲学,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可以说,从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38年的十七八年时间,荀子进入了人生最平稳、最得意、最自在时期,其学术创造也进入到最高峰。

如果说荀子被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是看中其文化影响的话,廉颇被春申君接纳是因为其军事能力。

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门见山地介绍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晚年,楚国派人把廉颇接过来,成为楚的一员大将。生活在楚都寿春的廉颇,统帅着楚军,总觉得有生活习惯、性格做派等方面的隔阂,心里常想着能够统帅赵兵,但时间和时势已经不能再给廉颇这个机会,最后,高龄的他死在寿春。

“除此之外,辞赋家宋玉也可能是考烈王欣赏的人。宋玉的辞赋作品有记录与楚王共游的情景。”金妤感叹,而“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个手拿利剑逼近考烈王,振振有词,逼考烈王出兵救赵的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可能是最让考烈王记住的人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