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本報記者 柏 松

“從現存的史料看,楚考烈王熊完一生的生活軌跡,主要是楚都陳郢,年輕時做人質於秦都咸陽10年,人生最後的歸屬在楚都壽郢。”5月20日,淮南市地方文史專家金妤告訴記者,作爲楚王,萬人之上的熊完,真正的朋友不多,但他依賴的人、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欣賞的人以及能讓他記住的人,都是他朋友圈的一員。

最依賴的人——春申君黃歇

公元前272年,熊完到秦國作人質,時任左徒的黃歇前往秦國侍奉熊完,開啓了兩人長達35年亦親人、亦師友、亦君臣的親密關係。金妤說:“楚考烈王爲君25年,只用黃歇一人爲相,可見對黃歇的依賴之深。”

關於春申君黃歇的身份,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已經把他界定爲楚國的公子——楚王的一個庶子。在《史記·遊俠列傳序》中司馬遷這樣寫道:“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班固在《漢書·遊俠列傳》中也有類似的描述:“魏有信陵、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勢。”司馬遷筆下的“王者親屬”,班固筆下的“王公”,比較清楚地亮明瞭黃歇的身份。

近現代一些著名學者(如錢穆、楊寬等)認爲黃歇是楚懷王的一個兒子、頃襄王的一個兄弟。韓非在《奸劫弒臣》中寫道:“楚莊王之弟春申君”。對這個信息,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考辯》中做了認真的考證:“楚頃襄王又稱莊王,其說可信”。“韓非親與春申同時,其言當可信。”

正是因爲黃歇是楚頃襄王的弟弟,當頃襄王要派十七八歲的太子熊完入質於秦時,於家於國黃歇都是不二的陪伴人選。10年之後,頃襄王病重,黃歇冒死當之,設計讓太子熊完順利回國。頃襄王去世之後,熊完順利繼承王位成爲考烈王。秦國10年與黃歇相依爲命的生活,讓考烈王對黃歇有強烈的依賴感;黃歇對各種事情的管理和處置,也讓考烈王對黃歇的能力有充分的認識和欣賞。所以,登上王位後,楚國令尹一職,黃歇是鐵定的人選。

25年的君臣,25年叔侄。黃歇既操持着國事又操心王室,對考烈王的身後也高度重視。眼下正在保護性挖掘的淮南武王墩大墓(專家認爲墓主人可能是楚考烈王)。想必正是黃歇親自策劃、指揮、安排、督導的結果,他用畢生的智慧、經驗和能力,爲一生輔佐的王做好最後一件大事。

生活中少不了的人——考後李氏

王后李氏是考烈王生活中少不了的人。《史記》《戰國策》都沒有記載其名,西漢劉向所輯的《列女傳》稱其爲“楚考李後”,《越絕書外傳·春申君》稱李氏爲“李環”。而現在廣爲流傳的“李嫣”之名,則出自明朝小說《東周列國志》。

李氏如何成爲考後,《史記》《戰國策》都記載了一個移花接木的故事——黃歇聽從門客李園的話,接納李園女弟,讓其懷孕,並把這個有孕在身的女人獻給楚考烈王,致使考烈王終於有了並非親骨肉的兒子,最後這個兒子成爲楚幽王,國舅李園執掌了大權,派人殺死春申君黃歇。

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考辨》中說:“戰國晚年,有兩事相似而甚奇者,則呂不韋之子秦始皇政,而黃歇之子爲楚幽王悍是也。然細考之,殆均出好事者爲之,無足信者。”

根據《史記》記載,考後李氏至少有兩個先後成爲楚王的兒子——楚幽王熊悍和楚猶。

最欣賞的人——荀子、廉頗

荀子,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公元前255年,楚國出兵攻打魯國,遷封魯君於莒,佔領了魯國土地。楚國佔領了這個國家,必須要有一個有名望的文化大師來入駐這塊土地,而荀子就是非常適合的人選。

荀子擔任楚國蘭陵令,在蘭陵一邊爲官,一邊著述,同時還收徒講學,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學生。可以說,從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38年的十七八年時間,荀子進入了人生最平穩、最得意、最自在時期,其學術創造也進入到最高峯。

如果說荀子被春申君任命爲蘭陵令,是看中其文化影響的話,廉頗被春申君接納是因爲其軍事能力。

司馬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開門見山地介紹廉頗:“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晚年,楚國派人把廉頗接過來,成爲楚的一員大將。生活在楚都壽春的廉頗,統帥着楚軍,總覺得有生活習慣、性格做派等方面的隔閡,心裏常想着能夠統帥趙兵,但時間和時勢已經不能再給廉頗這個機會,最後,高齡的他死在壽春。

“除此之外,辭賦家宋玉也可能是考烈王欣賞的人。宋玉的辭賦作品有記錄與楚王共遊的情景。”金妤感嘆,而“毛遂自薦”中的毛遂,那個手拿利劍逼近考烈王,振振有詞,逼考烈王出兵救趙的趙國平原君的門客,可能是最讓考烈王記住的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