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徐 超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说起养蚕,人们往往会首先想起烟雨朦胧的江南。然而,在万里之外的新疆伊宁,种桑养蚕也正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5月16日,记者在新疆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看到,20多天前种下的190万株桑苗已有不少长出嫩叶,六七名当地村民正忙着给桑苗浇水。

“株距20厘米,根深15厘米,这些小苗娇嫩得很,不能搞错。”维吾尔族村民阿不都·热合曼轻手轻脚地把一些歪斜的桑苗扶正,经过培训,从未种过桑树的他已成为熟手。阿不都·热合曼告诉记者,家里10亩地种玉米,一年收入大约3万元,上个月他和妻子一起到桑田打工,每天工钱分别是200元、160元。“每天都来的话,一个月就能挣1万块钱。”

在伊犁河谷大规模种桑养蚕,源于一名江苏人的梦想。曾在新疆从事建筑业10多年的江苏海安人王厚东发现,伊宁县土地广袤、水源丰沛,如果像家乡海安一样发展茧丝绸产业,很有可能从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变成新的丝绸之乡。经南通援疆工作组牵线,全国首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南通鑫缘集团、手握桑树抗冻技术的商人田发芳与王厚东牵手。去年12月,三方合作的新疆天山宝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伊宁县完成注册。

330亩试验田里桑苗迎风吐绿,约半小时车程外,伊宁青创园的两幢厂房也正进行整体改造设计。去年,鑫缘集团在行业首创智能化饲料养蚕,打破春、秋两季人工养蚕的传统模式,变为全年无休养蚕,并创新“企农共养”,一到四龄期由工厂自动化养殖,五龄期后分包给农户养殖,带动农户共同富裕。这一模式也将移植到天山脚下。据测算,首批种植的这些桑苗,就可带动近100户农户,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每户每月可增收3000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