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 本報記者 徐 超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蠶忙。”說起養蠶,人們往往會首先想起煙雨朦朧的江南。然而,在萬里之外的新疆伊寧,種桑養蠶也正成爲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5月16日,記者在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鎮布力開村看到,20多天前種下的190萬株桑苗已有不少長出嫩葉,六七名當地村民正忙着給桑苗澆水。

“株距20釐米,根深15釐米,這些小苗嬌嫩得很,不能搞錯。”維吾爾族村民阿不都·熱合曼輕手輕腳地把一些歪斜的桑苗扶正,經過培訓,從未種過桑樹的他已成爲熟手。阿不都·熱合曼告訴記者,家裏10畝地種玉米,一年收入大約3萬元,上個月他和妻子一起到桑田打工,每天工錢分別是200元、160元。“每天都來的話,一個月就能掙1萬塊錢。”

在伊犁河谷大規模種桑養蠶,源於一名江蘇人的夢想。曾在新疆從事建築業10多年的江蘇海安人王厚東發現,伊寧縣土地廣袤、水源豐沛,如果像家鄉海安一樣發展繭絲綢產業,很有可能從絲綢之路重要節點變成新的絲綢之鄉。經南通援疆工作組牽線,全國首批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南通鑫緣集團、手握桑樹抗凍技術的商人田發芳與王厚東牽手。去年12月,三方合作的新疆天山寶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伊寧縣完成註冊。

330畝試驗田裏桑苗迎風吐綠,約半小時車程外,伊寧青創園的兩幢廠房也正進行整體改造設計。去年,鑫緣集團在行業首創智能化飼料養蠶,打破春、秋兩季人工養蠶的傳統模式,變爲全年無休養蠶,並創新“企農共養”,一到四齡期由工廠自動化養殖,五齡期後分包給農戶養殖,帶動農戶共同富裕。這一模式也將移植到天山腳下。據測算,首批種植的這些桑苗,就可帶動近100戶農戶,在不影響主業的前提下,每戶每月可增收3000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