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州日報

記者 張璐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家人生病,尤其我們還離得遠。這下我媽總算是放心了。沈醫生,謝謝你!”近日,突然收到一條感謝短信,市中心醫院超聲科醫生沈吉還有些意外,直到對方再次發來的消息上寫着,“幸好你週末在社區坐診,我纔有時間陪着媽媽去看病。我媽是特意從湖北趕過來的,她說沒想到湖州醫生這麼有耐心,解釋這麼仔細。”沈吉這纔想起那位來時愁眉不展的阿姨。

原來,每週日下午,沈吉都會去市中心醫院醫療保健集團康山院區的甲乳超聲工作室坐診。那天,一位50多歲的阿姨在女兒陪同下來看診,說是之前在老家檢查出來是導管內乳頭狀瘤,屬於4A類結節,需要手術治療。

“老人家一聽手術肯定會慌,她電話裏跟女兒一說,女兒也着急,畢竟相隔千里,也沒辦法照顧母親。”沈吉說,阿姨的女兒在湖州工作,對這邊的醫療資源比較瞭解,就讓媽媽專門過來再檢查一次。

“根據檢查出結節的位置和血供情況,再結合患者描述的臨牀症狀,我的診斷結果是考慮乳腺腺病,也就是乳腺增生的一種,定期複查就好了,它和乳頭狀腫瘤確實很容易混淆。”沈吉告訴記者,日常檢查中,一年裏他們也會遇到10多例被誤診的。

沈吉解釋,導管內乳頭狀瘤屬於乳腺良性上皮細胞性腫瘤,包括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和外周型導管內乳頭狀瘤,以35至45歲較爲多見。臨牀上,中央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常出現乳頭溢液,呈漿液性或血性,而外周型導管內乳頭狀瘤患者常無明顯症狀,偶爾可觸及腫塊。乳腺腺病則是乳腺結構不良症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爲和內分泌紊亂及精神因素有關,好發於中年女性,乳腺週期性疼痛和腫塊是該病的主要表現。“兩者確實容易誤診,所以這時候醫生的細緻和經驗就很重要了。”沈吉說。

“這位阿姨我印象蠻深的,一開始她都不怎麼說話,後來我耐心跟她解釋了之後,眼看着她的眉頭舒展了。”沈吉說,從醫這麼多年,他習慣性跟患者講解一下報告,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