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在同事们的眼里,吕小波是一个爱“啃硬骨头”的人。吕小波则认为:“对于维修改造这件事,我有自己的执着,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是一生的追求。”

来自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的吕小波,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烟草行业首批高技能带头人、唯一一位具有正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双高”复合型一线工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云南省技能大奖、云南省技术能手、首席技师、云岭工匠等荣誉。

从业30多年来,吕小波通过过硬的创新能力,在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上,努力提高设备生产保障、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和原辅材料消耗等,有力夯实了工厂的技术基础。获得专利授权196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5个;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9篇;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行业职工创新优秀成果2项以及云南中烟科技进步奖8项。此外,吕小波参与编写行业职业标准3项、专业教材5本,开发实操鉴定题库200余套,培养高技能人才数十人。

同事们清楚地记得:1997年,厂里对一组包装设备进行维修,当进入安装尾声时,设备却在手动盘车时产生卡阻现象,由于整个机器分成四段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因此查找起来相对复杂,为了不影响设备维修进度和质量,吕小波利用第二天早班的时间独自把重800公斤左右的封签传动箱体从机器上吊下来重新检查,最后发现是一个小零件与轴端的半球面配合精度导致了问题的发生,并迅速进行了处理。

“啃下硬骨头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不然,拿着硬骨头啃不下,只会干着急,甚至会豁了牙。”这是吕小波经常说的话。2018年,一组包装机原来的设计不能满足产品包装质量要求,运行时会发生设备损坏等问题,这一技术难题成为了改造过程中的“拦路虎”。要想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并非易事,吕小波再一次临危受命。为了找到问题症结,吕小波在脑海中反复搜索着以前处理相关问题的经验,查阅相关资料数百卷,通过收集高速超高速包装设备相应设计技术资料、分析结构原理、现场分析、上机现场验证并修改设计方案的思路及方法,在现场连续工作3个月未休息,一次次构建方案,一次次推倒重来,一点一滴优化改进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改进凸轮轨迹曲线、重新优化设计导轨及折叠器等,技术难题终于被攻破。

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天开始,吕小波始终秉承着“坦诚做人,踏实做事”的信念和“还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懈追求。他先后更换过3个部门、5个岗位,工作经历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每次面对新环境、新岗位,他始终初心不变:用心学习专业知识,积极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需求,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融会贯通,将许多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在设备上,通过自主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在生产中的保障程度,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及原材料消耗,延长设备使用的生命周期。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这就是劳动模范吕小波。

本报记者 谭冰 通讯员 曹玉江 何依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