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在同事們的眼裏,呂小波是一個愛“啃硬骨頭”的人。呂小波則認爲:“對於維修改造這件事,我有自己的執着,解決各種疑難雜症是一生的追求。”

來自雲南中煙紅塔集團玉溪捲菸廠的呂小波,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菸草行業首批高技能帶頭人、唯一一位具有正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的“雙高”複合型一線工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菸草行業勞動模範、雲南省技能大獎、雲南省技術能手、首席技師、雲嶺工匠等榮譽。

從業30多年來,呂小波通過過硬的創新能力,在設備維修和技術改造上,努力提高設備生產保障、降低設備維修費用和原輔材料消耗等,有力夯實了工廠的技術基礎。獲得專利授權196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5個;在覈心期刊發表論文19篇;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職工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行業職工創新優秀成果2項以及雲南中煙科技進步獎8項。此外,呂小波參與編寫行業職業標準3項、專業教材5本,開發實操鑑定題庫200餘套,培養高技能人才數十人。

同事們清楚地記得:1997年,廠裏對一組包裝設備進行維修,當進入安裝尾聲時,設備卻在手動盤車時產生卡阻現象,由於整個機器分成四段由不同的人員負責,因此查找起來相對複雜,爲了不影響設備維修進度和質量,呂小波利用第二天早班的時間獨自把重800公斤左右的封籤傳動箱體從機器上吊下來重新檢查,最後發現是一個小零件與軸端的半球面配合精度導致了問題的發生,並迅速進行了處理。

“啃下硬骨頭需要勇氣,更需要底氣,不然,拿着硬骨頭啃不下,只會乾着急,甚至會豁了牙。”這是呂小波經常說的話。2018年,一組包裝機原來的設計不能滿足產品包裝質量要求,運行時會發生設備損壞等問題,這一技術難題成爲了改造過程中的“攔路虎”。要想攻克這一技術難題並非易事,呂小波再一次臨危受命。爲了找到問題癥結,呂小波在腦海中反覆搜索着以前處理相關問題的經驗,查閱相關資料數百卷,通過收集高速超高速包裝設備相應設計技術資料、分析結構原理、現場分析、上機現場驗證並修改設計方案的思路及方法,在現場連續工作3個月未休息,一次次構建方案,一次次推倒重來,一點一滴優化改進設計……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改進凸輪軌跡曲線、重新優化設計導軌及摺疊器等,技術難題終於被攻破。

從踏上工作崗位那一天開始,呂小波始終秉承着“坦誠做人,踏實做事”的信念和“還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懈追求。他先後更換過3個部門、5個崗位,工作經歷也並非一帆風順,但每次面對新環境、新崗位,他始終初心不變:用心學習專業知識,積極適應行業的發展變化需求,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消化吸收先進技術、融會貫通,將許多新技術、新理念應用在設備上,通過自主技術改造,提高設備在生產中的保障程度,降低設備維修費用及原材料消耗,延長設備使用的生命週期。

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這就是勞動模範呂小波。

本報記者 譚冰 通訊員 曹玉江 何依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