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賀覺淵

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告,其中,1年期LPR爲3.45%,5年期以上LPR爲3.95%,維持上期報價不變。

LPR報價由各報價行在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的基礎上加點報價形成,5月MLF利率維持不變,同時銀行淨息差處於偏低水平,各報價行缺乏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因此,市場對於5月LPR報價不變早有預期。

近日,央行發佈四項房地產金融新政,住房貸款利率下調空間進一步打開。隨着相關政策落地見效,以及各地房地產政策繼續鬆綁,市場機構普遍看好房地產供需兩端將逐漸企穩。由於一攬子政策效果還待顯現,短期內通過調降LPR報價來支持房地產市場的必要性不強。

近期,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發佈倡議,明確要求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專家認爲,隨着“手工補息”問題逐步規範,銀行此前調降存款利率的效果將進一步釋放,利差收窄壓力也會減輕,有助於提升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和穩健經營的能力。

不過,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叫停“手工補息”改善銀行負債成本的進程相對偏慢,或需等到二季度末才能起到較爲明顯的成效。而此期間,貸款利率仍在下行,尤其是居民端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銀行淨息差持續承壓。

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受訪專家認爲,央行在年內仍有必要開展降準、降息,其中降準落地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超長期特別國債已開啓發行,儘管持續較長時間跨度的發行安排有助於減輕超長期特別國債對市場流動性短期擾動,但考慮到今年還有較大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待發行,貨幣政策仍需配合財政政策在二、三季度的發力。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說,預計二季度財政政策力度將明顯加大,爲避免短期流動性緊張和利率波動過大,央行降準給銀行釋放長期低成本資金的概率也將加大。

受當前較低的通脹水平影響,國內實際利率依然偏高。專家認爲,從降低實體部門融資成本的角度,年內擇機降準仍有必要。溫彬表示,若接下來物價回升、內生融資需求修復總體仍不樂觀,則需要進一步降低實際融資成本,從而降低政策利率和LPR報價的概率也將加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