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州日报

如何让孩子不依赖手机“下饭”?

听儿科专家给你支招

本报讯(记者林文婧通讯员朱玉)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膳食搭配?如何让孩子不依赖电子产品“下饭”?记者昨日采访了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林玉平。

“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等问题,多与其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合理膳食结构有关,家长们要引起重视。”主任医师林玉平表示,一顿饭最好包括肉蛋类、谷薯类、奶豆类、蔬果类,这样才能满足儿童青少年的能量所需,并且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帮助消化吸收。

建议家长们牢记“三减一添一加”——减油,多选用蒸、煮、炖等健康烹调方式,少摄入油炸食品和含过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减盐,可使用小盐勺、通过其他调料替代盐;减糖,减少食用含糖类零食,如糕点、冰淇淋等,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添豆,大豆及其制品可提供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多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加奶,液态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均是优质蛋白质和钙质来源。

随着电子产品的兴起,不少孩子吃饭时喜欢抱着手机不撒手,家长不让看孩子便哭闹。“用电子产品‘下饭’,容易导致孩子在进食过程注意力不集中、进食时间过长等,长久下去也影响孩子视力,不利于身心发育,家长一定不能如此‘纵容’孩子。”林玉平介绍,为了不让孩子把吃饭与电子产品紧密联系起来,建议家长为吃饭这一行为树立榜样,不玩手机,关掉电视,为孩子准备专属的餐盘、勺子,准备适量、多样化的食物,并鼓励孩子自主进食,多正面鼓励,避免催促或批评,不要让孩子将“吃饭”与“不愉快”“挨批评”等联系起来。

如今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比如过多地参加课外兴趣班等,为适应兴趣班时间,一些家长通常会让孩子延迟或者提前用餐,导致孩子饮食不规律。同时,快餐、外卖也成为孩子和家长们的优先选择,高热、高盐、高糖的饮食大大增加孩子们的健康隐患。

林玉平表示,家长务必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特别是早餐要营养充足,晚餐不宜让孩子吃得过饱,更不要盲目加餐,要控制零食,多户外活动,每天6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此外,水果是健康食材,但是也要控制量。我国膳食指南建议6岁~10岁儿童每日摄入水果150克~200克,10岁以上儿童每日摄入水果200克~350克为宜。有些水果含糖量较高,比如吃两、三根香蕉相当于一碗米饭的能量,所以水果也得控制,而且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全文共1015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