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州日報

如何讓孩子不依賴手機“下飯”?

聽兒科專家給你支招

本報訊(記者林文婧通訊員朱玉)5月20日是中國學生營養日。如何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飲食習慣、合理的膳食搭配?如何讓孩子不依賴電子產品“下飯”?記者昨日採訪了福州市第二總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林玉平。

“目前兒童青少年面臨的生長遲緩、營養不良、超重、肥胖等問題,多與其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合理膳食結構有關,家長們要引起重視。”主任醫師林玉平表示,一頓飯最好包括肉蛋類、谷薯類、奶豆類、蔬果類,這樣才能滿足兒童青少年的能量所需,並且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幫助消化吸收。

建議家長們牢記“三減一添一加”——減油,多選用蒸、煮、燉等健康烹調方式,少攝入油炸食品和含過量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減鹽,可使用小鹽勺、通過其他調料替代鹽;減糖,減少食用含糖類零食,如糕點、冰淇淋等,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添豆,大豆及其製品可提供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鈣、鉀、維生素E等多種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成分;加奶,液態奶、酸奶、奶粉、奶酪等,均是優質蛋白質和鈣質來源。

隨着電子產品的興起,不少孩子喫飯時喜歡抱着手機不撒手,家長不讓看孩子便哭鬧。“用電子產品‘下飯’,容易導致孩子在進食過程注意力不集中、進食時間過長等,長久下去也影響孩子視力,不利於身心發育,家長一定不能如此‘縱容’孩子。”林玉平介紹,爲了不讓孩子把喫飯與電子產品緊密聯繫起來,建議家長爲喫飯這一行爲樹立榜樣,不玩手機,關掉電視,爲孩子準備專屬的餐盤、勺子,準備適量、多樣化的食物,並鼓勵孩子自主進食,多正面鼓勵,避免催促或批評,不要讓孩子將“喫飯”與“不愉快”“挨批評”等聯繫起來。

如今兒童青少年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比如過多地參加課外興趣班等,爲適應興趣班時間,一些家長通常會讓孩子延遲或者提前用餐,導致孩子飲食不規律。同時,快餐、外賣也成爲孩子和家長們的優先選擇,高熱、高鹽、高糖的飲食大大增加孩子們的健康隱患。

林玉平表示,家長務必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特別是早餐要營養充足,晚餐不宜讓孩子喫得過飽,更不要盲目加餐,要控制零食,多戶外活動,每天60分鐘以上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此外,水果是健康食材,但是也要控制量。我國膳食指南建議6歲~10歲兒童每日攝入水果150克~200克,10歲以上兒童每日攝入水果200克~350克爲宜。有些水果含糖量較高,比如喫兩、三根香蕉相當於一碗米飯的能量,所以水果也得控制,而且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全文共1015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