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攬子穩地產政策集中落地後,5月LPR報價繼續“按兵不動”。

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爲3.45%,5年期以上爲3.95%,均與上月持平。

5月兩個期限品種的LPR報價保持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綜合市場分析來看,5月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維持不變,LPR報價的定價基礎未發生變化;銀行淨息差持續承壓,也使LPR報價短期無下調空間。短期內政策利率持穩,但存款降息等爲後續LPR報價打開一定下行空間。着眼於提振宏觀經濟總需求,未來LPR報價仍有下調可能。

多因素影響LPR保持平穩

5月LPR保持平穩與多個因素相關,包括MLF利率未調整、銀行淨息差承壓、防止資金空轉等多重因素。

一方面,MLF利率作爲LPR報價的錨定利率,其變動會對LPR產生直接有效的影響。5月15日,央行進行125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50%不變。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5月MLF實現“等量平價”續作,使得本月LPR報價調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貸款利率延續下行,銀行淨息差持續承壓,也讓LPR報價短期無下調空間。

2023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且突破了《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中自律機制合意淨息差1.8%的臨界值。

在資負兩端同時擠壓下,2024年一季度,主要上市銀行加權平均淨息差爲1.57%,同比收窄13bp。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農商行淨息差分別爲1.51%、1.79%、1.8%,同比分別收窄13bp、13bp、8bp。

“加之今年初存量房貸利率跟進2023年5年期以上LPR報價下調0.1個百分點,一季度銀行淨息差還在低位下行。這意味着儘管近期銀行各類資金成本下降,但報價行缺乏下調貸款報價加點的動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

此外,個人住房貸款領域集中出臺多項降成本舉措,LPR再度調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有所下降。

在2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調降25bp、着力穩定房地產市場後,5月17日,央行又連推多項政策:取消全國層面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各期限品種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全國層面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等。

溫彬認爲,地產行業重磅政策集體發佈,住房貸款利率下調空間進一步打開,有助於從供需兩端穩定地產、提振信心和需求,也使得通過再度調降LPR來呵護地產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下降。

年內LPR報價下調仍可期待

接下來,業內專家預計,央行將繼續降低MLF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導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推動LPR有序下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4月CPI環比由負轉正,同比增速回升0.2個百分點至0.3%,而受需求不足影響,4月PPI環比降幅擴大,同比降幅則因上年同期基數大幅下沉而收窄0.3個百分點至-2.5%。

王青認爲,綜合各類影響因素,短期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行態勢不明顯,PPI同比回正難度較大。這意味着未來一段時間,物價水平和價格預期目標(CPI爲3.0%左右)相比仍有距離。一季度體現綜合物價水平的GDP平減指數爲-1.1%,這意味着考慮物價因素,當前企業和居民實際貸款利率仍然偏高。由此,下一步有必要通過下調LPR報價來引導名義貸款利率下行,緩解實際利率偏高的壓力。

央行日前發佈的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新增“保持貨幣信貸供給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融資需求相適配”以及“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密切關注資金沉澱空轉等情況”的表述,刪去“支持金融機構積極挖掘信貸需求和項目儲備”的表述。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這主要體現了兩個態度:一是,信貸增長總量和經濟增長好壞不直接掛鉤,二是盤活存量資源、防止資金空轉目標仍在持續,央行或更多關注貸款資金的具體流向。

基於此,明明認爲,未來受息差壓力影響,商業銀行或繼續下調存款利率,而低通脹引起的高實際利率環境下,年內LPR報價下調仍可期待,但綜合考慮國內寬信用目標變化與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節奏,時點上可能略靠後。

溫彬認爲,政策性降息的實施條件正逐步積累。後續看,美聯儲降息預期有所升溫,穩匯率壓力相對前期相對減輕;約束超自律存款下,年內存款成本實現較大幅下降的確定性強。在此背景下,若物價回升、內生融資需求修復總體仍不樂觀,則需要進一步降低實際融資成本,從而降低政策利率和LPR報價的概率加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