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 悅

5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批覆同意廣州農商銀行、廣東南海農商銀行兩家農商行的資本工具發行額度的申請。這兩家農商行獲批資本工具計劃發行額度分別不超過120億元、30億元。廣州農商銀行在公告中表示,相關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補充該行資本。

資本消耗與監管要求之下,商業銀行“補血”需求強烈。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共計發行31只二級資本債及永續債,發行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爲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銀行盈利增速有所下滑,內源補充資本空間愈發收窄,資本補充壓力隨之增大,因此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成爲銀行重要的資本補充渠道。

發行規模遠超去年同期

二級資本債、永續債是商業銀行信用債的主要品種,這兩類債券均屬於資本補充債券,分別用於補充銀行二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年內商業銀行發債總額爲13.24萬億元。其中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發行總額分別爲4457.5億元、1330億元,合計5787.5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的發行總額增長2975.5億元,增幅爲105.81%。

分銀行類型來看,今年以來發行的31只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14只爲國有大行發行,6只爲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發行,7只爲城商行發行,4只爲農商行發行。發行額度方面,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較高。據統計,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年內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共計5260億元,佔發行總額的九成以上。

興業銀行就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先後發行永續債和二級資本債券。公開信息顯示,該行於4月22日發行300億元永續債後不久,於5月20日進一步發行規模爲200億元的“興業銀行2024年第一期二級資本債券”。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及永續債的發行規模顯著增加反映了銀行持續不斷的資本補充需求。而這主要和銀行業面臨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加大對國家戰略導向領域信貸投放、滿足資本監管要求,以及債市走出牛市行情、發債成本明顯下行等因素有關。

發行規模或維持較高水平

從機構類型來看,爲何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發行規模較大?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首先,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資產規模較大,對於國家戰略導向領域的支持力度較爲明顯,其業務和資產規模的擴張速度較快,對資本的需求自然更高。其次,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系統重要性更強,面對潛在的市場風險和資產質量風險,這些銀行可能需要更多的資本來加強風險抵禦能力。第三,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以維持較高的資本水平,有助於鞏固自身的行業地位和市場佔有率。

實際上,從資本充足率水平來看,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也較爲強烈。

根據安永日前發佈的《中國上市銀行2023年回顧及未來展望》,2023年末與2022年末相比,各類別上市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水平出現分化。其中,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出現下降,城商行和農商行則有所上升。具體來看,2023年末,國有大行的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7.49%、11.97%和13.67%,較2022年末下降0.05個、0.28個和0.32個百分點。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資本充足率爲13.41%,較2022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較2022年末均上升。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同樣較2022年末均上升。

明明認爲,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存在以下原因,第一,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資產規模擴張更快,而資本補充速度相對低一些,導致資本充足率有所下降;第二,中小銀行的信貸投放受到大行擠壓,更多資金投向債券市場,風險權重較低,對資本佔用更少,使得資本充足率反而有所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要求將於2025年1月1日起生效,這將加大已納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的國有大行的資本補充需求與壓力。目前,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的2024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非資本債券(第一期)均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完畢,發行規模均爲400億元。

薛洪言認爲,當前國內銀行業資本補充的內在壓力並未得到有效緩解,預計接下來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發行規模會保持較高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