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常州实践

柳工常州基地:创新支撑造“智”车

□本报首席记者 周茜 通讯员 陈闻达

4月26日是柳工创新日。此前,4月23日,又一批体现创新成效的果实——无人驾驶甲醇增程电动自卸车从柳工常州基地发出,标志着柳工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再次取得突破。

大型化、智能化、电动化是矿山机械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近年来持续攻关核心技术。公司产品总监周昌祺告诉记者,研发无人化甲醇增程式电动宽体车,最初是为了“消化”甲醇。

我国是“多煤少油”的国家,煤化工是我国实现能源多元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甲醇是煤化工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是易燃易爆危化品,对存储与运输都有较高的要求。怎样用好它们?研发团队想到把甲醇当作动力燃料,作为化石能源的绿色替代品。

那是2021年,甲醇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已有应用,但在非道路车辆上还没有先例。由于甲醇相比于柴油能量密度较低,由它直接驱动动力会产生动力不足与延迟的问题,影响作业效率。因此,团队结合了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增程。另外,甲醇腐蚀性比较强,发动机、供油系统等要满足耐腐蚀的要求,技术难点也需突破。

基于甲醇应用的宽体车做出来后,团队又有了新想法:有没有可能实现无人化操作,让它更安全?“这就需要设备的‘大脑’足够聪明,把很多应用场景考虑到。”周昌祺举了个例子,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石块,是绕开它还是碾过去,其中涉及感知、定位、决策等方方面面的算法。团队基于柳工智慧施工系统应用,进一步开发出无人驾驶云控平台,最终实现装备层、系统层、应用层的高效协同。

除了技术层面的突破,柳工还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了甲醇产品应用的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为产品推向市场奠定基础。

“无人驾驶在常州基地探索了很多年,这次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商业化应用。”周昌祺介绍,作为一种创新的矿山运输工具,无人化甲醇增程式电动宽体车绿色节能,相比柴油能减少20%—30%的成本,并且实现自动化操作,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均得到提高。团队还在持续完善场景、算法,使它更聪明,能适应更多复杂工况。

作为柳工的华东地区研发中心,柳工常州基地承担着矿山机械板块的研发重任,近年来团队持续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创的电动直驱刚性车DR50CE,纯电动宽体车DW90AE、DW105AE,70T、80T、90T等各型号矿用卡车相继投向市场,得到客户广泛好评。今年,柳工常州基地还有多个型号的大型化产品、电动产品项目在开发。其中,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的百吨级矿卡,样机已进入装机阶段,即将下线调试。

“研发过程很煎熬,但成果出来后,特别有成就感。尤其是到矿区时,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我们设计出来的产品,那种自豪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周昌祺说,团队将响应国家号召,紧跟矿山政策,继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以先进技术推动电动化、智能化与无人化的深度融合,为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带来创新变革。 胡平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