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常州日報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常州實踐

柳工常州基地:創新支撐造“智”車

□本報首席記者 周茜 通訊員 陳聞達

4月26日是柳工創新日。此前,4月23日,又一批體現創新成效的果實——無人駕駛甲醇增程電動自卸車從柳工常州基地發出,標誌着柳工在無人駕駛技術領域再次取得突破。

大型化、智能化、電動化是礦山機械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以客戶需求爲導向,柳工常州機械有限公司近年來持續攻關核心技術。公司產品總監周昌祺告訴記者,研發無人化甲醇增程式電動寬體車,最初是爲了“消化”甲醇。

我國是“多煤少油”的國家,煤化工是我國實現能源多元化、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甲醇是煤化工產業的重要產品之一,是易燃易爆危化品,對存儲與運輸都有較高的要求。怎樣用好它們?研發團隊想到把甲醇當作動力燃料,作爲化石能源的綠色替代品。

那是2021年,甲醇在乘用車和商用車領域已有應用,但在非道路車輛上還沒有先例。由於甲醇相比於柴油能量密度較低,由它直接驅動動力會產生動力不足與延遲的問題,影響作業效率。因此,團隊結合了新能源的技術路線——增程。另外,甲醇腐蝕性比較強,發動機、供油系統等要滿足耐腐蝕的要求,技術難點也需突破。

基於甲醇應用的寬體車做出來後,團隊又有了新想法:有沒有可能實現無人化操作,讓它更安全?“這就需要設備的‘大腦’足夠聰明,把很多應用場景考慮到。”周昌祺舉了個例子,車輛行駛過程中遇到石塊,是繞開它還是碾過去,其中涉及感知、定位、決策等方方面面的算法。團隊基於柳工智慧施工系統應用,進一步開發出無人駕駛雲控平臺,最終實現裝備層、系統層、應用層的高效協同。

除了技術層面的突破,柳工還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了甲醇產品應用的相關行業標準制定,爲產品推向市場奠定基礎。

“無人駕駛在常州基地探索了很多年,這次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商業化應用。”周昌祺介紹,作爲一種創新的礦山運輸工具,無人化甲醇增程式電動寬體車綠色節能,相比柴油能減少20%—30%的成本,並且實現自動化操作,工作效率與安全性均得到提高。團隊還在持續完善場景、算法,使它更聰明,能適應更多複雜工況。

作爲柳工的華東地區研發中心,柳工常州基地承擔着礦山機械板塊的研發重任,近年來團隊持續推進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首創的電動直驅剛性車DR50CE,純電動寬體車DW90AE、DW105AE,70T、80T、90T等各型號礦用卡車相繼投向市場,得到客戶廣泛好評。今年,柳工常州基地還有多個型號的大型化產品、電動產品項目在開發。其中,關鍵零部件實現自主研發的百噸級礦卡,樣機已進入裝機階段,即將下線調試。

“研發過程很煎熬,但成果出來後,特別有成就感。尤其是到礦區時,看到漫山遍野都是我們設計出來的產品,那種自豪感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周昌祺說,團隊將響應國家號召,緊跟礦山政策,繼續加大自主研發力度,加快科技自立自強,以先進技術推動電動化、智能化與無人化的深度融合,爲綠色智慧礦山建設帶來創新變革。 胡平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