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濟南時報

□鞠實

當前正值裝修旺季,對於不少居民來說,在忙裝修的同時,如何處理原來的舊傢俱成了一件煩心事。當初花大價錢買的傢俱如今想賣賣不出去,扔了又覺得可惜,有的居民甚至倒貼錢將其運走處理。(《工人日報》5月20日)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傢俱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少家庭在享受新傢俱帶來的舒適與便捷時,也面臨着如何處理舊傢俱的難題。這些曾陪伴我們度過無數日夜的傢俱,或因款式過時,或因功能不再滿足需求,成了家中難以處理的“雞肋”。舊傢俱的去留問題,不僅困擾着普通居民,也考驗着城市管理的智慧。

舊傢俱的尷尬處境,源於其回收再利用體系的不完善。當前,傢俱回收市場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回收渠道分散,缺乏統一標準和管理。許多居民在面臨舊傢俱處理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即使有心回收再利用,也苦於找不到合適的途徑。而一些不法商販利用這一市場空白,低價收購舊傢俱後,經過簡單翻新又重新流入市場,給消費者帶來安全隱患。

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發揮主導作用,統一規劃,建立起覆蓋“投放—運輸—集中拆解—再利用”的回收利用完整鏈條。這一鏈條的建立,不僅要有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還需要在資金、技術、場地等方面給予保障。例如,可以在社區設立舊傢俱回收點,由專人負責收集,並通過專業的運輸車輛將舊傢俱運送到集中拆解中心。在拆解中心,舊傢俱將按照不同的材質和用途進行分類拆解,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同時,政府還應引導傢俱生產企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一種環境保護政策,要求生產者對其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負責,包括產品使用後的回收和處理。傢俱生產企業作爲產品的製造者,應該承擔起舊傢俱回收再利用的責任。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激勵,鼓勵傢俱生產企業建立自己的回收體系,或者與專業的回收機構合作,共同推動舊傢俱的回收再利用。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還可以提高傢俱生產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品牌形象。

除此之外,社會各界也應該積極參與舊傢俱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居民可以將不再使用的舊傢俱積極主動送到指定的回收點,或者通過在線平臺進行二手交易,讓舊傢俱煥發新的生命力。此外,一些環保組織和志願者也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開展舊傢俱回收公益活動,提高公衆對舊傢俱回收再利用的認識和參與度。

在推動舊傢俱回收再利用的過程中,有關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首先,要確保舊傢俱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在拆解和再利用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防止因處理不當而造成環境污染或安全事故。其次,要關注舊傢俱的再利用價值。通過科學的分類和拆解,可以提取出舊傢俱中的有用材料,如木材、金屬等,用於製造新的傢俱或其他產品。最後,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衆對舊傢俱回收再利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通過媒體宣傳、社區活動等方式,讓更多人瞭解舊傢俱回收再利用的意義和價值,從而積極參與其中。

從促進以舊換新角度給舊傢俱“安個家”,不僅是一項環保舉措,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它關係到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質量,也關係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