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5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攻坚看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二)——市教体局专场,市教育和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李素华介绍,我市立足特殊教育发展新阶段新要求,稳步推进特殊教育融合优质发展,努力筑好教育托底工程。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9处,在校学生4472人,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创建省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示范县区4个,示范校35所。

以特殊教育集团为依托,推进双向融合教育。我市成立以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核心,覆盖市区两级特校、职业院校、随班就读省级示范校等成员的市区特殊教育集团,将特殊教育学校纳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建立学校资源共享、课程改革共创、师生发展共赢的联盟合作机制,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县级特殊教育学校也全部纳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

发挥资源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普特融合。择优遴选2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组建“聊城市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团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随班就读业务指导和评价工作,为接受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辅导和支持,推进全市融合教育提质发展。已开展巡回指导20余次,成功举办了“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班”“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特需学生家庭教育培训班”和“孤独症、脑瘫专题教育培训和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深入实施康教结合,构建融合教育新样态。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需求,配备专业的康复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系列康教融合工作。积极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全市参与送教的教师1021名,服务学生数量达1088名,市特校每学期还安排5名以上教师,每天为市儿童福利院送教2个课时。积极与卫生、残联等部门结合,共同为残疾儿童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育与康复方案。《山东政务信息》专报对冠县康教融合做法予以肯定,新华社以文章《把康复机构建到特教学校里》报道冠县相关工作。推动市特校与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全市第一处“医教康教结合工作特色基地”,提前完成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的任务。为构建融合教育新样态,我市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争取省教育基金400万元,在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聊城市融合图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