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聊城日報

本報訊 (記者 林晨) 5月15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力攻堅看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二)——市教體局專場,市教育和體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李素華介紹,我市立足特殊教育發展新階段新要求,穩步推進特殊教育融合優質發展,努力築好教育託底工程。全市現有特殊教育學校9處,在校學生4472人,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創建省級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示範縣區4個,示範校35所。

以特殊教育集團爲依託,推進雙向融合教育。我市成立以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爲核心,覆蓋市區兩級特校、職業院校、隨班就讀省級示範校等成員的市區特殊教育集團,將特殊教育學校納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建立學校資源共享、課程改革共創、師生髮展共贏的聯盟合作機制,爲殘疾兒童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縣級特殊教育學校也全部納入本地普通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

發揮資源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助力普特融合。擇優遴選20餘名優秀骨幹教師組建“聊城市隨班就讀巡迴指導教師團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隨班就讀業務指導和評價工作,爲接受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提供輔導和支持,推進全市融合教育提質發展。已開展巡迴指導20餘次,成功舉辦了“隨班就讀巡迴指導教師培訓班”“隨班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特需學生家庭教育培訓班”和“孤獨症、腦癱專題教育培訓和隨班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

深入實施康教結合,構建融合教育新樣態。鼓勵特殊教育學校根據殘疾兒童、孤獨症兒童需求,配備專業的康復設施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系列康教融合工作。積極開展送教上門工作,全市參與送教的教師1021名,服務學生數量達1088名,市特校每學期還安排5名以上教師,每天爲市兒童福利院送教2個課時。積極與衛生、殘聯等部門結合,共同爲殘疾兒童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教育與康復方案。《山東政務信息》專報對冠縣康教融合做法予以肯定,新華社以文章《把康復機構建到特教學校裏》報道冠縣相關工作。推動市特校與市婦幼保健院成立全市第一處“醫教康教結合工作特色基地”,提前完成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的任務。爲構建融合教育新樣態,我市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爭取省教育基金400萬元,在聊城市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聊城市融合圖書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