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5月21日訊,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新“國九條”的發佈明確了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在強監管背景下,市場逐漸形成優勝劣汰的格局,廣大投資者在擁抱好公司的同時,對有劣跡的上市公司的警惕也不能放鬆,特別是對那些正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在投資時更應該多方權衡。

近日國瑞科技及中泰化學突然宣佈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年報存在虛假記載,兩家上市公司均被ST,5月21日復牌後,兩家公司毫無懸念封死跌停。值得一提的是,國瑞科技及中泰化學先後於2022年11月及2024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事實上,在上述兩家公司之前,特發信息、匯金股份、海峽創新三家公司於5月12日同日公告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司股票將被ST,彼時在市場就引起了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均在2023年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0日,2023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01家上市公司涉及上市公司本身、公司高管正被立案調查事項,截至目前尚未結案。其中2023年被立案調查涉及的上市公司有50家,2024年至今涉及的上市公司有51家。

被立案調查的事由方面,上市公司層面,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是首要原因,2023年以來,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的上市公司多達50餘家,這部分上市公司主要包括盛屯礦業、佳雲科技、ST華微、凱撒文化、遠大智能、潯興股份、廣匯物流等。

此外,上市公司因涉嫌未按時披露年度報告也成被立案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部分上市公司主要涉及東旭藍天、東旭光電、威創股份、普利製藥等。

上市公司高管被立案方面則主要涉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內幕交易等。這部分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聯泰環保、恆潤股份、永悅科技、同輝信息、惠博普、好利科技、易事特等。

從過往案例來看,相較於公司高管而言,上市公司本身被立案後若查出明顯的違法違規行爲,對公司股價造成的負面影響更大,特發信息等5家公司均是上市公司自身此前被立案。

證監會主席吳清日前在2024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致辭中提出,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是投資價值的源泉。從上市公司的“入口”到持續監管,再到“出口”,都正在建立更加嚴格的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堅決把造假者擋在門外,把公開透明的要求貫徹到公司信息披露的全過程,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理念融入公司治理的各項機制,把“殭屍企業”、害羣之馬堅決清出市場。

吳清還表示,控股股東、實控人和董監高作爲“關鍵少數”,必須挺在前面、扛起責任。

此外,吳清還提到,證監會將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優化發行上市、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支持那些有創新發展潛力的公司加快做優做強,既支持優質的新興企業健康成長,也支持優質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