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本报前方报道组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5月22日 &nbsp第&nbsp01&nbsp版)

“一封写给政协主席的信,促成了一件民生实事的解决。”

这是怎么一回事?近日,“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在随后召开的媒体座谈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23年7月,银川市金凤区中海国际熙岸小区居民给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写了一封信,反映所在小区及相邻小区存在地下车库渗漏水问题。陈雍主席接到信后,第一时间将信件批转到银川市政协,三级政协联动,把协商平台搭进社区,协调各方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协商,确定维修方案、开展安全评估、落实维修资金,解决渗漏水问题。10月份,漏水区域全部完成补修,地库渗漏水问题得到解决。

无独有偶,2023年5月初,自治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在开展主题教育群众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银川市兴庆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购买劳务服务的二泉环卫公司欠发1000多名环卫工人3月份工资一事,群众反响强烈。在自治区政协的关心关注下,通过协调各方,几天后,1000多名环卫工人被拖欠的工资全部补发到位。

还有一件事也备受关注,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1日银川—香港直飞航线停航。2023年2月,自治区政协积极协调并向自治区党委报送报告,引起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航线于5月30日正式恢复通航。

会上,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一一讲述着过去一年自治区政协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故事。

据介绍,一年多来,自治区政协始终围绕“国之大者”、聚焦“区之要情”、紧盯“民之关切”,把促进民生改善作为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把群众的“小事”作为政协的“大事”。去年,自治区政协研究制定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1+9”系列文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助推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自治区政协通过搭建‘有事好商量’平台,切实助推民生实事的解决,让群众感到政协就在身边、委员离自己很近。”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自治区政协把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作为履职着力点,通过区、市、县(区)三级政协联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问需于民,在实际行动中不断促进民生改善。

在自治区政协组织带动下,各市、县(区)政协把困难群体救助列入工作计划、提上工作日程、配套方案制度,承接跟进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探索建立委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机制,常态长效开展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委员弘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重点关心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失能人员、生活困难家庭等,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着力打造“服务为民”品牌。

“人民政协要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下一步,我们将从小切口入手,多发现、多梳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积极搭台,让大家坐下来协商,多多帮助老百姓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党委和政府分忧,让党群关系更融洽。”自治区政协办公厅相关负责人说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