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在日常坐診中,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主任李月紅髮現前來就診的患者對於養護腎臟存在不少誤區,現將一些常見誤區和謠言進行了梳理。

誤區一:能憋尿說明腎好。

澄清:能憋尿並不能說明腎好,憋尿反而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來看腎科門診的,有不少司機、售票員等,他們常發生泌尿系感染、腎結石、前列腺肥大等。因爲職業需要,他們長期少喝水、經常憋尿,從而給腎臟帶來傷害。因此,大家應養成及時排尿的習慣,不要憋尿。

誤區二:中藥養腎對人體無傷害。

澄清: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大部分都會經過腎臟排泄。中藥種類繁多,中醫師在開具中藥時,會根據病人的體質辨證施藥,選用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組合方式,但這並不意味着中藥沒有副作用。尤其不少人爲保腎喫一些中藥偏方,甚至有些成分不明的藥物,反而很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

誤區三:腎病患者不能喫肉,尤其是牛羊肉等“發物”。

澄清:蛋白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患腎病後確實需要注意蛋白攝入量,但並不是完全不喫,否則會導致白蛋白減少、球蛋白下降,機體免疫力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反而加重腎臟損害。

李雨蕾(摘自《生命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