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男子为治疗结肠癌 节食暴瘦50斤 半个月后去世

问题来了: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

胃肠外科专家:肿瘤患者不应拒绝营养补充

近日,网上一条视频登上热搜:一名50多岁男子查出结肠癌后,因听信“肠癌就是吃得太好而得的富贵病”的理论,拒绝了所有蛋白质食物,每天只吃一些蔬菜瓜果。不到2个月,他从结肠癌术后的150多斤迅速掉到不到100斤。因为体重快速下跌,化疗只做了一次就扛不住了,全身肌肉萎缩,不到半个月就离世了。为此,“饿死癌细胞”的相关理论成为网上热议主题。

癌细胞能被饿死吗?癌症手术后应该节食还是补充营养?5月21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周建平教授。

追问一

结肠癌患者

可以吃肉吗?

可以吃。肉类特别是鱼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此外还含有脂肪酸、无机盐等,可以为患者提供日常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应当适量补充。但“红肉”的摄入量一定要控制好,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食物。

追问二

结肠癌患者术后

可以清淡饮食吗?

结肠癌手术后应该吃营养价值高的,即高蛋白、高热量,能够提供热卡的食物,清淡的饮食是不可以的。

追问三

结肠癌患者

可以吃加工肉类吗?

加工肉类应少吃或不吃,因其加工方式常常会产生苯丙芘、杂环胺、亚硝胺等致癌物,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经将包括熏制肉类在内的加工肉制品列为了最高等级致癌物。

观点 营养治疗是结肠癌治疗的重要部分

周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饿死癌细胞的说法是错误的,结肠癌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营养治疗。营养治疗是结肠癌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周建平说,营养治疗指的是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阶段进行营养补充,目标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营养。一些结肠癌患者术后出现消瘦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肿瘤患者不应拒绝营养补充,营养支持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帮助病人尽快恢复体力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标准 正常饮食之外还要加三个间餐

周建平说,结肠癌营养治疗的标准是尽快恢复手术前的营养标准,手术后医生会给予肠内营养液的补充。具体的指标是出院前吃半流食,出院后正常饮食。正常饮食是一日三餐,同时还要加三个间餐(主要是两类营养素和蛋白粉),补充蛋白质可以减少肌肉的流失,增加热量维持营养状态,并且结肠癌的营养补充要持续到放化疗结束。

数据 高健康饮食的癌症幸存者 再患癌的几率降低65%

记者了解到,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

2018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对1200名癌症幸存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发现与癌症幸存者的饮食质量较差相比,具有高健康饮食指数评分的癌症幸存者再次患癌症的几率降低了65%。

因此,癌症病人应该比普通人更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安排好每天的膳食。

提醒:癌症患者需注意补充3种营养

1、优质蛋白质

机体在获得足够热卡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蛋白质用于再生、合成以阻止肌肉的丧失,燃烧产生热量、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但肿瘤患者蛋白质合成减少,加上有不正常的蛋白质丢失,使机体消瘦,体重明显下降。

一般认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供给蛋白质1~2g,这已能满足大部分肿瘤患者的需要,其中注意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应占蛋白总量的30%~50%。

肉、蛋、奶、豆类等食物除了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之外,还能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B及铁、钙等物质。每日应摄入蛋白质食物6份,每份大约为肉类30克、鸡蛋60克、牛奶240毫升、豆腐100克、豆浆240毫升。

2、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按不饱和度来分共有三大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类脂肪酸以一定比例摄入对心脑血管健康有促进作用。

癌症患者对于脂肪的摄入除注意食用量以外,应注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间能量比例为1:1:1,这就需要肿瘤患者日常保证鱼畜肉类、植物油等的摄入量。

另外,对心血管、免疫系统和正常脂肪酸代谢更为不利的是反式脂肪酸,它主要存在于奶油、煎炸物、速溶奶茶和烘烤的饼干面包等食品中,这类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3、碳水化合物

大脑的营养供给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粮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谷杂粮类食物。这些食物其实对健康很有益处,它们能供应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预防心脏病及某些癌症。因此要保持健康,粗粮、杂粮、蔬果等优质碳水必不可少。

癌症患者除了要注意补充上述三类营养外,平时的饮食还要远离致癌食物,尽量少吃甚至不吃腌制、烟熏、火烤、油炸及霉变的食品,不要过多饮酒,以免因饮食不当导致癌症的复发。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吴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