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视障人士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

80后视障人士杨敏成为“云客服”12年,通过工作融入社会

杨敏开心地跟人交流沟通。记者 唐光峰 摄

晨报记者 傅曦颖

前不久我们又迎来全国助残日,今年主题是“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约有1700万视力障碍者,他们的就业途径十分狭窄,按摩推拿基本上是“第一选择”。好在近年来,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赋能,经过相关培训的视障者,可在语音客服等领域实现就业。80后视障人士杨敏就是其中一员,由此她也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通过工作融入社会。

现场:回复及时 客户满意

“你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近日,记者来到集美杏林兴业大楼的一间小屋里,看到杨敏坐在电脑桌前,指尖在键盘上灵活跳跃,随后一行行文字在聊天软件对话框里快速弹出,及时回复给网络另一端的咨询者。此时,机器开始读音,实时播报她的输入结果,辅助她打出正确的字、拼出准确的句子。

杨敏出生于1981年,在一家读屏软件开发公司从事售后“云客服”工作已12年了。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借助“读屏软件”在线及时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我的软件在使用时经常卡住,怎么办?”随着杨敏的询问,聊天软件对话框里很快出现了咨询者发来的一段话。杨敏打开电脑音响侧耳倾听后,随即敲击键盘开始回复,机器读音再次变得密集起来。客户得到答案后,满意地结束了对话。

回忆:从推拿师到“云客服”

工作之余,杨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杨敏说,她上大专时学的是中医推拿专业,毕业后在盲人推拿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但工作相对不稳定,还常常加班。她不想“困于宿命”,一直在寻找其他生计。

2012年,杨敏接触了智能手机读屏软件。杨敏说,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所使用的读屏软件公司正在招聘客服,心想自己使用的感觉不错,可以将使用方法教给其他视障者,便投了简历给该公司。之后,经过20天的线上培训和考试,她最终成为该公司的一名“云客服”。在杨敏看来,这份工作能让她正常上下班,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改变:与人交流越来越多

视障人士社交狭窄,没有频繁与陌生人打交道的经验,而客服偏偏是“各种麻烦的汇集处”,更是“情绪的爆发口”。杨敏说,最初她不得不承受一些粗鲁的抱怨甚至谩骂,她也因此变得急躁起来。杨敏丈夫也是视障人士,每当发觉杨敏情绪不对劲,他就摸索着走过来,摩挲她的头,轻轻说道:“不要着急,慢慢来。”渐渐地,杨敏和陌生人交流越来越娴熟,也更加自信了。

“我当推拿师时基本没社交。”杨敏说,成为“云客服”后,她走出了“孤岛”,常常带盲杖出远门,会和人聊天、交朋友,还会自己网购东西了。“这份工作教会我如何融入社会。”杨敏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