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西晨報

視障人士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

80後視障人士楊敏成爲“雲客服”12年,通過工作融入社會

楊敏開心地跟人交流溝通。記者 唐光峯 攝

晨報記者 傅曦穎

前不久我們又迎來全國助殘日,今年主題是“科技助殘 共享美好生活”。記者瞭解到,我國目前約有1700萬視力障礙者,他們的就業途徑十分狹窄,按摩推拿基本上是“第一選擇”。好在近年來,通過互聯網等科技手段賦能,經過相關培訓的視障者,可在語音客服等領域實現就業。80後視障人士楊敏就是其中一員,由此她也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通過工作融入社會。

現場:回覆及時 客戶滿意

“你好,有什麼可以幫您的……”近日,記者來到集美杏林興業大樓的一間小屋裏,看到楊敏坐在電腦桌前,指尖在鍵盤上靈活跳躍,隨後一行行文字在聊天軟件對話框裏快速彈出,及時回覆給網絡另一端的諮詢者。此時,機器開始讀音,實時播報她的輸入結果,輔助她打出正確的字、拼出準確的句子。

楊敏出生於1981年,在一家讀屏軟件開發公司從事售後“雲客服”工作已12年了。她的日常工作,就是藉助“讀屏軟件”在線及時爲客戶提供諮詢服務。

“我的軟件在使用時經常卡住,怎麼辦?”隨着楊敏的詢問,聊天軟件對話框裏很快出現了諮詢者發來的一段話。楊敏打開電腦音響側耳傾聽後,隨即敲擊鍵盤開始回覆,機器讀音再次變得密集起來。客戶得到答案後,滿意地結束了對話。

回憶:從推拿師到“雲客服”

工作之餘,楊敏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楊敏說,她上大專時學的是中醫推拿專業,畢業後在盲人推拿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2年,但工作相對不穩定,還常常加班。她不想“困於宿命”,一直在尋找其他生計。

2012年,楊敏接觸了智能手機讀屏軟件。楊敏說,有一天,她發現自己所使用的讀屏軟件公司正在招聘客服,心想自己使用的感覺不錯,可以將使用方法教給其他視障者,便投了簡歷給該公司。之後,經過20天的線上培訓和考試,她最終成爲該公司的一名“雲客服”。在楊敏看來,這份工作能讓她正常上下班,有足夠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改變:與人交流越來越多

視障人士社交狹窄,沒有頻繁與陌生人打交道的經驗,而客服偏偏是“各種麻煩的彙集處”,更是“情緒的爆發口”。楊敏說,最初她不得不承受一些粗魯的抱怨甚至謾罵,她也因此變得急躁起來。楊敏丈夫也是視障人士,每當發覺楊敏情緒不對勁,他就摸索着走過來,摩挲她的頭,輕輕說道:“不要着急,慢慢來。”漸漸地,楊敏和陌生人交流越來越嫺熟,也更加自信了。

“我當推拿師時基本沒社交。”楊敏說,成爲“雲客服”後,她走出了“孤島”,常常帶盲杖出遠門,會和人聊天、交朋友,還會自己網購東西了。“這份工作教會我如何融入社會。”楊敏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