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破解農民融資難 兩年投放2.39億元——

鄉村“顧問團”撬動資金流向大山深處

本報記者 曹政

五月的平谷山區綠意蔥蘢。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鄰近天雲山、梨樹溝小鎮等熱門景區的昊豐源度假村5天接待了上千位遊客,收入頗豐。

爲了迎接今年的春暖花開,度假村負責人武素玲從去年冬天就開始籌備擴建。她算了一筆賬,從院落改造到裝修得花幾十萬元。可是,對不太富裕的農民來說,該去哪兒籌錢呢?

武素玲沒往別處想,第一時間撥通了老熟人趙利虎的電話:“能不能再貸一筆錢。可我們去年那筆錢才還了不到一半,能行嗎?”

如果是她自己到銀行櫃檯申請貸款,通過的可能性極低。一般情況下,銀行貸款更看重抵押物、貸款企業的經營資質和償還能力。但武素玲的民宿屬於個體工商戶,沒有公司營業執照,自家宅基地上的房子也沒有像城市房產一樣的“大紅本”。

“村民辦民宿普遍經濟基礎薄弱,夠不上銀行放貸標準。但我們應該看未來的發展前景。”趙利虎是北京123位農村金融顧問之一,常年奔波在農民和銀行之間,更懂兩邊的顧慮:金融機構對農村經營主體瞭解不夠,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風險分擔機制,信貸調查也更困難;村民對金融產品缺乏瞭解,農業本身風險高、收益低也導致融資難、融資貴。

爲了破解農村金融服務不到位、不均衡的問題,2022年本市率先在平谷區試點建設北京市農村金融服務顧問體系,所形成的經驗又在密雲等區進行推廣。承擔該體系建設的北京市農交所已紮根農村多年,形成了市、區、鎮、村四級服務網絡,很快就招募起一個懂農情、知農意、解農困的“顧問團”。

既然是農村金融顧問,首要工作就是幫助想致富、願發展的農民籌到錢。十幾年前,武素玲一家開辦農家院,最初有點簡陋,只將家裏閒置的兩間房收拾成客房。但一家人格外努力,生意越來越好,逐漸擴建了好幾個院子。每次擴建,她都會提前找趙利虎幫忙辦理融資擔保。

與人們熟悉的房貸、車貸不同,農民申請經營性貸款增加了北京市農擔公司作擔保的環節。農業擔保公司紮根農村、瞭解農業,能更準確把握風險;有了擔保,銀行也就更願意貸款給農民。

擔保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如何幫助農民選擇合適的貸款產品也很關鍵。以武素玲所在的平谷區爲例,十幾家銀行提供了近百種信用貸款,利率、年限、還款方式等都不盡相同,普通農民很難從其中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

這就考驗趙利虎“百裏挑一”的能力了。要選一款合適的貸款產品,首先得真正瞭解農民的實際情況。他成天在平谷山區奔波,與武素玲一家結識了近10年,對這家民宿的經營情況門兒清。每次接到貸款申請,他都會從手裏掌握的各家銀行貸款產品中篩選出最合適的幾套方案,反饋給武素玲進行選擇。

“他懂我們農民,不忽悠我們,也不給我們埋坑!”用武素玲的話說,趙利虎是“自己人”。她解釋,民宿戶想要申請利率低的貸款,有時候顧及不到還款方式。但趙利虎會建議在利率低的基礎上還要選擇還款靈活的,因爲民宿戶經營多變,一旦生意好了、多賺了錢就可以先多還一些貸款,後續利息就能少一點。

這正是農村金融顧問的擅長之處。普通老百姓對金融專業術語不太理解,他們在解釋貸款方案的時候會直接“翻譯”成大白話——“貼息就是政府給補一部分利息”“銀行流水就是銀行卡、微信賬戶來來往往的錢”,讓人一聽就明白。

金融顧問們一邊服務農民,一邊反向培訓金融機構,讓機構更瞭解農村。針對農村金融顧問們收集的來自一線“帶熱乎氣兒”的需求,北京市農交所、北京市農擔公司等金融機構還專門創新研發出“農場保”等多款適配產品,將更多資金引入大山深處。

過去兩年,北京市農村金融顧問累計服務了1163個農業經營主體,滿足了302戶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累計投放信貸金額合計2.39億元。北京市農交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服務顧問體系助力實現金融服務下沉、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改善農村金融環境,後續將繼續推行、不斷完善。

今年1月,武素玲拿到了25萬元貸款後就開始對院落進行改造裝修,趕在旅遊高峯期前順利完成升級。歷經多次融資支持和一家人的精心打理,她家民宿已從最初的兩間客房增加到了55間客房,換上了全棉四件套、智能馬桶、按摩花灑。眼看着民宿的生意越來越好,武素玲對美麗鄉村的未來也越來越充滿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