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丰都庙会,看千年美人

文/毛琪江

二横路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丰都庙会,几乎万人空巷。我和两个外地朋友提前半小时到场,但还是被挤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

想到1988年,举办首届丰都庙会时,老县城的街道上,拥挤得无法迈开脚步。晚上,单位会议室、学校教室、长航码头候船室都敞开着大门让游客们过夜,但仍然无法容留所有客人。一部分游客像落单的孤雁,从白天游到晚上,又从黑夜巡到天亮,为庙会守夜。这让作为丰都人的我愧疚了很久。2015年,丰都庙会被纳入国家“非遗”名录之后,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想,人们对逛庙会的狂热痴迷,一方面是不愿意忘记古人们虔诚地祭祀天地鬼神、祈福风调雨顺,希望人间善恶有报、岁月静好的初心。还有一方面是在逛丰都庙会时,既能感受祈福文化,还能看千年美人“天子娘娘”,何乐而不为。

朋友突然问我丰都庙会的由来,我才疏学浅,一时半会也讲不太清楚,只好说了个大概糊弄一下。我说,丰都的民俗文化像一座大山一样厚重,其渊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传说阴长生、王方平在名山修道成仙后,各路宗教争相在“鬼城”名山修建“天子殿”“报恩殿”“鬼门关”等庙宇或建筑,吸引各地香客来此朝山进香,成为民间信仰的活动中心,从那时候起,丰都庙会便逐渐形成了。我接着说,比如《西游记》《聊斋志异》《说岳全传》《西洋记》等著作中,均记载了200多个不同的鬼故事。对生前不尽孝道、作恶多端的恶鬼实行磨子推、锯子锯,断其筋骨后再下油锅煎炸,处以从重从快的刑罚,“阴曹地府”里一片鬼哭哀嚎声。你不妨设想一下,是不是一件很痛快的事儿?朋友笑着说,听起来是很残忍,但确实痛快。这是在教化人们,生前多行善,死后少受罪。我说,是的,这就是善文化的初衷之一。

“岁在甲辰,三月初三……”随着祭司登上祭坛,抑扬顿挫地唱颂完祭文后,“阴天子娶亲”的祈福活动并拉开了序幕。我们看到各路“神仙”在“阴天子”和“天子娘娘”的带领下,陆续登坛,祭奠天地,敬献五谷,祈求先祖的福佑。

“阴天子出巡啦!”“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铁面钟馗”“哼哈二将”带领着各色青面獠牙的“大鬼小鬼”们,走在队伍前面,鸣锣开道。

“阴天子娶亲”的彩车走过来了,喇叭里传来《诗经》里的《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人群中,有人大声喊着同伴,快点看,“新媳妇”来了。我们看到,马路对面一名年轻力壮的男子,为了让身材较矮小的老父亲看清游行盛况,把七十多岁的老人架在双肩上,高高地托举起来像一个大写的人字。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被围观的群众自觉地让到最前排的位置。暮春的太阳也来凑热闹,从朝华公园的树顶上斜照过来,使现场气氛更加热烈。爬到树枝上的青年,坐在车顶上的小孩,站在人字梯上的妇女,看庙会的热情不减当年。

彩车上,“天子娘娘”面带微笑向我们挥手致意。她头戴凤冠,长裙曳地,文雅娴静,仪态万方,恰如李白在夸赞杨贵妃的诗里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也像曹植在《洛神赋》里描写宓妃那样:“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朋友惊奇地问,她是人还是仙?是鬼还是神?我边看天子娘娘边对朋友说,传说她本来就是阳间凡人,她的名字叫卢瑛。18岁那年,她的父亲出远门收账一年未归、生死未卜,她与母亲从大竹来到丰都名山参加香会,祈福父亲早日回家团聚。当她站在天子殿门前,看着高大威猛的阴天子,心想,这么英俊帅气的男人,要是能成为自己的夫君该有多好呀!心里这样想着,突然抬眼一瞥,与他四目相对。对方似乎也看透了她的心事,向她频送秋波。卢瑛却羞涩地低头离开,回家后犯了相思病,卧床不起。在月老的红线相牵下,阴天子率队吹吹打打来到大竹娶亲。

此时,千年前那个既懂琴棋书画,也会穿针引线的大竹姑娘卢瑛,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她为人善良,孝敬父母;她面若桃花,心似玉壶。即便是嫁给了“权高位重”的阴天子,也执善而行,心怀慈悲。羽化而登仙之后,她在阴间的职责就是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保佑百姓无灾无难,因此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女神。

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只为那惊鸿一瞥,就能牵手千年。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多美好啊,可惜我辈只能像东坡一样“羡长江之无穷,叹吾生之须臾”了。

神鸟彩车队缓缓驶进了我们眼前。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的声音回响在丰都上空时,我才想起这只“巴渝神鸟”,出土于丰都高镇汉墓群,是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象征着重庆的腾飞,是洞天福地的丰都古人的图腾。

宫女队的彩车一路鼓瑟笙响,扣舷而歌。从“鬼国宫殿”里走出来的宫女们,个个温婉慈面,翩翩婷婷。她们或低眉舞袖,或长目远眺,对我们不媚不凶,神态平和。脚踏风火轮的“女鬼”们,走近街边,与观众们互动,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叫。

鬼面舞、响篙舞、神鼓舞、竹鼓舞等具有丰都特色和民俗风情的表演,把祈福活动推向了高潮。那“龙孔戏牛舞”队的表演,更是让人们忍俊不禁。两头老牛,为了争吃农夫背篼的嫩草,顾不上体面的娶亲场面,在队伍里扭打成团。

我们能感受到的是,如今的丰都庙会,已把文化、经贸、旅游活动融为一体了,难怪如此受人欢迎。愿丰都庙会像千年美人一样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毛琪江,重庆市丰都县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丰都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涌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