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大佬诸葛亮,无非是行军打仗、攻城略地等等,很多人都听够了,看腻了。今天不说打仗的事,说说诸葛亮的工资问题,看看他真实的生活水平。

历史上各个朝代,官员们的俸禄构成是不同的,不仅仅是金银钱财,还有很多粮食、实物发放。所谓俸禄,“俸”指钱币,“禄”指谷物,因此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战国至秦朝,官吏俸禄主要以实物形式为主,说白了就是给粮食。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奉粟六万(斗)”,一斗大约称重15斤粮食,六万斗就是九万斤!如果当时的百姓一家三口,就是每天吃九斤,一年也才三千多斤,孔子一年的俸禄可以让一家三口吃几十年,这可见当时官员俸禄还是很可观的。至西汉,官吏俸禄开始正规化,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采取“钱谷各半”的支付办法,直至东汉。

汉末三国,战乱不休,很多地区通货膨胀,而粮食再一次成了人人都能接受的“硬通货”,此时的俸禄也多用粮食代替。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俸禄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他的三个官职和一个爵位:

一、司隶校尉,这个官职每年的俸禄是2000石;二、益州牧,每年俸禄同样是2000石;三、丞相,这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俸禄自然也高,每年有4000石左右;四、诸葛亮还有一个“武乡侯”的爵位,每年享俸禄约2000石。可见,诸葛亮的基本俸禄就已经达到了10000石左右。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直接用今天的粮食价格将诸葛亮一年的俸禄折合成人民币。不过,在计算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刘备、刘禅给诸葛亮发的俸禄究竟是什么粮食?简单的说,秦汉之时民众以耐旱的小米(粟)为主食,因此,诸葛亮的俸禄也是以小米的形式发放的。

《汉书》记载“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也就是说一石相当于120斤。不过,现在社会1斤=10两=500克,而据考证,在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为计算方便,取三国时期1斤等于现在250克,即半斤。

可以得出,诸葛亮年薪为10000石小米,折合当时120万斤,约折合如今60万斤。当前小米价格约为5元左右,由此得出诸葛亮每年粮食俸禄约为360万人民币,这个薪资水平放在如今社会,绝对碾压九成以上的人。当然,这只是基本工资,逢年过节或者立下战功,刘备还是有另外赏赐的。

关于接受赏赐,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有两次,一次是刘备入主成都,封赏群臣。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一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第二次是刘备登基后,

赏诸葛亮80万斛粮谷。

其实哪怕不算工资,就凭这两笔赏赐,诸葛亮这一辈子也吃喝无忧了,但是在《又与李严书》中,诸葛亮却这样描述自家情况“

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

诸葛亮意思是说,自己家没存款,甚至妻子也没有换洗的衣服。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在《自表后主》一文中,仔细向刘禅汇报了自己的家庭财产情况:“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说得很清楚,自己一切开支全靠官府供给,不再经商务农。家产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不别治生,以长尺寸”,从不经营产业,以谋取丝毫私利。不过诸葛亮工资极高,还有很多封赏,而且他生活简朴,却在死后“内无余帛,外无赢财”,那么多钱呢?

因此据说在他病逝之后,刘禅不信他在《自表后主》中说的话,派人去查点了诸葛亮的家产,结果与他自报的情况完全一致,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而且真的“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刘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无法想象自己尊为相父的那个长辈居然真的这般清苦度日,他为自己曾经没有善待自己的这个“父亲”而生气。

至于诸葛亮的家财去哪了,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封赏没有兑现;二是封赏兑现了,诸葛亮拿这些财产弥补了蜀汉财政之不足,毕竟蜀汉连年北伐,所需甚巨。像诸葛亮这样的乱世名相,根本就不在意个人的收入,当初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连工资都没谈就跟着创业了。

诸葛亮自晒家产,固然表现了他对后主的一片忠诚,但官居要位,其节俭自律、甘于淡泊的风范更加令人敬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一生践行了这一主张,清正廉洁的思想品格,深受后人的敬仰和赞誉。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