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鏡如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緻謝

梅長蘇與靖王開始動手救衛錚了,此時,言闕神助力上大分,把夏江騙去道觀,然後耍得團團轉。沒想到,對付夏江,只需攻破一招即可,梅長蘇真是把他看透了。

說白了,夏江真正輸給的不是言闕和梅長蘇,而是他自己。爲何?

先看言闕是怎麼與夏江周旋的。

第一步,用信誘惑。

多年前,言闕與夏江也曾是好友,所以他對他的性情很瞭解,知道他的軟肋是兒子。不過,夏江由於跟璇璣公主的關係“匪淺”,導致原配一氣之下便帶走了兒子,並且與夏江斷絕來往,不給他見面的機會。

所以,在夏江的心裏,一直有個執念,就是找回兒子。言闕就是衝着他這個軟肋,以夏夫人的舊信誘騙夏江來到了道觀。

這是第一步,誘敵進局。當然,夏江很聰明,一下子就猜到這是一場局,是爲了給靖王制造時間去救人的局。

明知是局還要進,夏江這是過於自信,覺得自己勝券在握,不會出任何差池,其實,從他答應見面那一刻起,他就輸了,輸在了情緒受到了影響。

第二步,拖延時間。

言闕與夏江一見面,夏江沒有半分廢話,直接無禮地要求言闕說重點,別談其他有的沒的。

可是,言闕偏要扯上各種往事談一談。

夏江果真太在意兒子的消息了,所以明知言闕在拖延時間,不讓他在懸鏡使的府裏鎮守,他也只能忍着性子,陪他坐那“耗費時間”地“閒聊”。

他覺得自己猜出靖王的所有計劃,而他也做好了最強的應對準備,毫無破綻。因此,任憑言闕耍什麼花樣,他都完全不擔心,靖王會有機會贏得這場戰局。

由於這份過度的自信,所以他又忍不住直接說了出來,提前在言闕的面前宣告,他與靖王不過都在做些無用之功。

不過,夏江忽略了重要的一點,他如此毫不在意自己已中圈套,是覺得就算敵人拿捏住他在意兒子的軟肋,也不能左右他的“離間梁帝和靖王父子的計劃”,但是,過度的自信會被自信反噬,容易變得不自信。

他忘了,一旦被人洞察情緒的弱點,其實就等同於容易被敵人攪亂心智。

於是,言闕對他實施了第三步:給一個謎團。

當夏江得意地把自己猜到靖王今日行動的計劃,以及自己是如何將計就計反圈套讓他中計後,言闕突然起身,站起來只說了一句:“我可以走了。”

他把這句話丟給了夏江,就真的走了,並沒有弄虛作假,這倒讓夏江十分不解。他一個人站半天,不停地琢磨着言闕的用詞,爲何要用“可以”走,而不是“想”要走。

因爲當事人不揭開謎底,夏江就只能一直瞎琢磨,越琢磨越不透,自然就會變得不放心,信心也受到了動搖。

他這一不放心,自然就會第一時間想到,要親自去確認藏衛錚的地點有沒被暴露。只要他去確認,那麼本來可以不暴露的藏匿地點,便暴露了。

這,正中梅長蘇的算計,也是言闕約他見面的真正用意。

後來,夏江趕到大理寺去查看衛錚是否被救走時,一瞬間,他就察覺出身旁有雙眼睛在監視着,不是誰,正是飛流。

他的情緒從收到言闕的那封舊信時,就已有些不淡定。到了言闕離開道觀並丟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後,他的情緒雖然沒有失控,但已開始亂了步伐。直到他緊張地趕到大理寺,察覺出有高手跟蹤時,此時的情緒,已是完全亂了。

在原著中,曾有幾句解釋,夏江雖然從未上過琅琊榜,但是琅琊榜排第三名的高手,可是曾敗給他。可見,夏江的武功是非常強的。

而他最強、最難對付的地方,就是在一個字:“穩”,情緒異常的穩,所以往往與敵人交手時,對方是很難找到他的一絲破綻。

他非常難被人攻破。

但是,我們在劇版看到他做最後的掙扎,阻止敵人救出衛錚時,他這位高手居然被飛流打得狼狽不堪。

說實話,蒙摯在琅琊榜也是排前三,但飛流是一直打不過他的。夏江連排名第三的琅琊榜高手都不怕,居然會被一個小孩輕易打敗,不可思議!

真正的原因,就在於此時的他,在情緒上已經“不穩”了,所以他使出的武功,處處露破綻,這不等於“送分”給飛流?

飛流本來就喜歡拆解對手的招數,自然很快就發現這些破綻,然後把夏江一下子打得落花流水,也就合乎情理了。

綜上所述,夏江要是能將這份“穩定的情緒”一直保留到劫獄最後,他不見得會輸。只可惜,他在猜測敵人計劃之前,也不考慮一下,敵人有沒有同樣猜測過他的計劃。

想要破壞他的計劃,何其簡單,梅長蘇早就看出來了,只需用一招,那就是影響他的情緒,讓他自露馬腳。

所以,夏江真正輸給的,是他自己“不穩”的情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