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泰州日報

電子信息產業園聚焦“廠中廠”難題精準突破

“指導手冊”逐條演示行爲規範

本報訊(記者 謝榮 通訊員 高利遠)“廠中廠”安全管理一直是開發園區面臨的“老大難”,如何治療這一頑疾?5月14日,泰州醫藥高新區(高港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召開“廠中廠”安全生產整治提升大會,印發《“廠中廠”安全生產管理辦法(試行)》《“廠中廠”安全生產指導手冊》,形成長效閉環精準管理機制,爲我市開發園區“廠中廠”安全管理提供創新案例。

“廠中廠”是指一個生產經營主體將廠區的全部或部分場所出租給其他主體(包括單位或個人),在同一廠區內存在兩家及以上生產經營單位。“廠中廠”環境一般比較複雜,經常存在主體不明、責任不明、安全風險大的問題。

“廠中廠”安全管理不僅關乎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還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整體形象。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園已對27家出租企業、209家承租企業進行對標驗收,共排查問題隱患512條,已完成整改302條。其中,泰州市垣燁鈦業有限公司經過半個月整治,面貌煥然一新,本質安全水平迅速提升,成爲全市“廠中廠”安全整治工作典範,市應急管理局組織188家企業對其觀摩學習。

“‘廠中廠’既是安全生產風險點,也是園區工作難點。當前我市正着力培植打造新質生產力,作爲主陣地的園區安全水平面臨新要求。”醫藥高新區黨工委委員,高港區委常委,電子信息產業園管理辦公室黨工委書記、主任,綜合保稅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夏愛東說,“儘管‘廠中廠’安全生產整治複雜艱難,但我們決心在前期整治基礎上更有效、更系統地突破這一難點,切實提升企業和園區本質安全水平,真正爲高質量發展消除隱患。”

電子信息產業園這項工作最突出的特點,是既“看病診斷”又“開方治療”,將“監管”與“服務”、“排查”與“整治”、“統籌”與“點線”充分結合,最終形成持續有力、靶向精準的閉環管理機制。

一個重要動作,是探索編制《“廠中廠”安全生產管理辦法(試行)》和《“廠中廠”安全生產指導手冊》。

記者看到,《“廠中廠”安全生產管理辦法(試行)》包含六個章節,對廠房租賃條件、出租方安全管理職責、承租方安全管理職責、管理部門安全管理職責等均作出詳細規定。例如按照“誰出租誰承擔責任、誰生產誰承擔責任”原則,明確出租、承租雙方均要落實好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內容;出租方不得將多層非框架結構廠房出租給涉及可燃性粉塵、危險化學品、高溫熔融金屬等風險較高的生產經營單位;承租方不得擅自改變房屋原有結構、使用功能、使用性質、平(立)面佈局、新增建(構)築物等,確需改變須徵得出租方同意,並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我們實施‘八個一’舉措,即出租方要簽訂一份安全生產管理協議、建立一支安全聯絡員隊伍、制定一張廠區平面(立體)佈置圖、製作一塊風險分級管控告知牌、張掛一塊隱患排查治理公告欄、劃定一處電動車集中停放和充電區域、安裝一套緊急疏散逃生報警系統、開展一次聯合疏散逃生應急演練,每月還需至少組織召開一次所有承租方參與的安全協調例會。”電子信息產業園安全環保管理中心主任黃曉龍說。

爲使“廠中廠”安全管理規範化、常態化,園區同步配套推出《“廠中廠”安全生產指導手冊》。尤其獲得企業好評的是,這份手冊對出租方與承租方行爲規範等逐條進行圖例演示、正誤對比和細則說明,簡潔直觀,通俗易懂,能夠給予企業高效精準的指導。

“隨着園區‘廠中廠’安全專項整治不斷深入,接下來,我們將不斷借鑑、持續學習全國開發園區的相關經驗,更好地創新開展安全消防管理工作,同時加強企業培訓和宣傳力度,力爭讓園區‘廠中廠’安全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爲我們招商引資、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新名片’。”夏愛東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