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赵雪琳

作曲教学是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数据背景下,教育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创新,使高校作曲教学实践模式创新迎来发展机遇,为高校与相关机构、企业合作建设作曲教学实践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依托大数据平台的支撑、信息交流的便利、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校可进一步密切与相关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多元协同中拓展作曲教学实践范围,锻炼学生作曲技能,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同时,高校应紧抓大数据发展机遇,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是“教师+技师”的简称,要求职业教育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基地教学模式等途径,进一步为大学生提供作曲实践指导,带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真实的音乐制作、作曲实践。

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作曲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队伍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在大数据背景下建设作曲教学实践基地,高校可着力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保障高校作曲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同时,音乐文化机构与相关企业可积极参与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加大资金、人力、技术等的投入力度,与高校深化合作,实现共建共享。

组织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教学技能。针对校内教师的教学现状,高校可组织校内培训,鼓励教师前往国内外一流音乐学院访学或进修,带领教师走进音乐文化机构、相关企业参与音乐项目合作、开展音乐作曲实践,以此丰富教师的作曲实践经验,促使教师在交流合作中增强自身作曲指导技能,从而更好地参与作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引进优秀作曲大家,充实教师队伍人员结构。高校还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将具有良好音乐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作曲大家等纳入教师队伍,并关注音乐文化机构、相关企业优秀作曲人才,将其纳入兼职教师队伍,与校内教师共同负责作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所以,高校可通过“内培+外引”的形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充实教师队伍人员组成、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增强教师队伍作曲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作曲教学实践基地相关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此外,高校、音乐文化机构、相关企业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管理,可安排专人负责教师人员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实践的规划,从宏观层面引领作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正确方向,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学情实际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音乐艺术类大学生,更习惯于从网络平台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加之音乐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思维灵活、主体意识较强,这便需要高校在建设作曲教学实践基地时,更加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和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转变实践教学观念,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高校音乐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分析音乐艺术类大学生学情实际,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作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曲技能水平及思想道德修养,以此为高校建设作曲教学实践基地提供基础性依据,在供需平衡中提升教学基地建设针对性。与此同时,在全面把握学生学情实际的基础上,高校音乐教师应落实“以人为本”的作曲教学理念,积极参与作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尊重学生多元需求,优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高校需重点关注大学生主体在建设作曲教学实践基地中的参与度,在实践基地建设中尊重学生多元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作曲家和作曲技术理论人才。同时,还需要研究总结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特点与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成功经验,以视唱听觉训练、音乐作曲分析与研究等,集教学、创作、科研于一体,充分满足学生需求,以中外兼学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曲教学工作。

创新作曲教学实践模式,增强基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作曲教学实践基地是拓展作曲教学实践范围、丰富作曲教学实践模式的重要载体。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整合作曲教学资源、创新作曲教学实践模式,显著增强基地实践教学实效性。

使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可立足实践基地现有设备,建设作曲教学实验室。可创设作曲教学虚拟场景,使学生直接与优秀作曲家对话、合作,直观感知优秀音乐作品的产生历程。以此情景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基地教学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曲实践技能、丰富学生作曲理论知识。此外,在基地实践教学中,可设计合作探究式、线上和线下混合式、问题导向式等教学模式,在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中,为学生提供作曲指导。

开展多元化实践,增强学生作曲技能。在实践基地,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作曲实践,以直接参与音乐文化机构的项目、作曲技能大比拼、音乐作品展演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开展作曲实践。以面对面交流、协同创作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作曲技能,全方位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例如,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与东莞青少年中心联合建立青少年基地,在校内教师及青少年中心乐团教师的协同指导下,开展多元化的作曲教学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成果。学生作品成果展演是基地的重要活动,2022年6月份举办的展演活动中,涌现出《创世纪》《渡艇》《旋转舞步》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展现出学生优秀的专业实践技能。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讲师;本文系大数据统计下作曲教学实践基地研究(项目编号:230726580907231)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