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趙雪琳

作曲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大數據背景下,教育形勢的變化、教育實踐的創新,使高校作曲教學實踐模式創新迎來發展機遇,爲高校與相關機構、企業合作建設作曲教學實踐基地提供了便利條件。依託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信息交流的便利、教學載體的創新,高校可進一步密切與相關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多元協同中拓展作曲教學實踐範圍,鍛鍊學生作曲技能,助力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同時,高校應緊抓大數據發展機遇,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通過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雙師”是“教師+技師”的簡稱,要求職業教育教師既懂理論知識,又掌握專業技能)、創新實踐基地教學模式等途徑,進一步爲大學生提供作曲實踐指導,帶領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參與真實的音樂製作、作曲實踐。

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作曲教師綜合素養

教師隊伍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在大數據背景下建設作曲教學實踐基地,高校可着力組建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以較強的理論教學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保障高校作曲教學的高質量開展。同時,音樂文化機構與相關企業可積極參與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加大資金、人力、技術等的投入力度,與高校深化合作,實現共建共享。

組織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提升校內教師實踐教學技能。針對校內教師的教學現狀,高校可組織校內培訓,鼓勵教師前往國內外一流音樂學院訪學或進修,帶領教師走進音樂文化機構、相關企業參與音樂項目合作、開展音樂作曲實踐,以此豐富教師的作曲實踐經驗,促使教師在交流合作中增強自身作曲指導技能,從而更好地參與作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引進優秀作曲大家,充實教師隊伍人員結構。高校還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將具有良好音樂專業教育背景的人才、作曲大家等納入教師隊伍,並關注音樂文化機構、相關企業優秀作曲人才,將其納入兼職教師隊伍,與校內教師共同負責作曲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

所以,高校可通過“內培+外引”的形式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以充實教師隊伍人員組成、優化教師隊伍人員結構、增強教師隊伍作曲實踐教學水平,促進作曲教學實踐基地相關工作的進一步落實。此外,高校、音樂文化機構、相關企業應加強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管理,可安排專人負責教師人員的選擇、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實踐的規劃,從宏觀層面引領作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正確方向,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大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

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學情實際發生明顯變化,尤其是音樂藝術類大學生,更習慣於從網絡平臺中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加之音樂藝術類大學生往往思維靈活、主體意識較強,這便需要高校在建設作曲教學實踐基地時,更加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基地建設過程中和實踐教學中得以充分發揮。

轉變實踐教學觀念,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高校音樂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分析音樂藝術類大學生學情實際,綜合分析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全面瞭解大學生對作曲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作曲技能水平及思想道德修養,以此爲高校建設作曲教學實踐基地提供基礎性依據,在供需平衡中提升教學基地建設針對性。與此同時,在全面把握學生學情實際的基礎上,高校音樂教師應落實“以人爲本”的作曲教學理念,積極參與作曲教學實踐基地建設。

尊重學生多元需求,優化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高校需重點關注大學生主體在建設作曲教學實踐基地中的參與度,在實踐基地建設中尊重學生多元需求,培養更多優秀的作曲家和作曲技術理論人才。同時,還需要研究總結中國音樂作品的內涵特點與中國作曲家創作的成功經驗,以視唱聽覺訓練、音樂作曲分析與研究等,集教學、創作、科研於一體,充分滿足學生需求,以中外兼學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作曲教學工作。

創新作曲教學實踐模式,增強基地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作曲教學實踐基地是拓展作曲教學實踐範圍、豐富作曲教學實踐模式的重要載體。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可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整合作曲教學資源、創新作曲教學實踐模式,顯著增強基地實踐教學實效性。

使用信息技術,創新實踐教學模式。“雙師型”教師隊伍可立足實踐基地現有設備,建設作曲教學實驗室。可創設作曲教學虛擬場景,使學生直接與優秀作曲家對話、合作,直觀感知優秀音樂作品的產生歷程。以此情景體驗式教學激發學生參與實踐基地教學積極性,培養學生作曲實踐技能、豐富學生作曲理論知識。此外,在基地實踐教學中,可設計合作探究式、線上和線下混合式、問題導向式等教學模式,在主導性與主體性的有機統一中,爲學生提供作曲指導。

開展多元化實踐,增強學生作曲技能。在實踐基地,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作曲實踐,以直接參與音樂文化機構的項目、作曲技能大比拼、音樂作品展演等形式,指導大學生開展作曲實踐。以面對面交流、協同創作等形式向大學生傳授作曲技能,全方位增強學生綜合素養。例如,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與東莞青少年中心聯合建立青少年基地,在校內教師及青少年中心樂團教師的協同指導下,開展多元化的作曲教學實踐活動,取得良好成果。學生作品成果展演是基地的重要活動,2022年6月份舉辦的展演活動中,湧現出《創世紀》《渡艇》《旋轉舞步》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展現出學生優秀的專業實踐技能。

[作者系山東藝術學院講師;本文系大數據統計下作曲教學實踐基地研究(項目編號:230726580907231)的研究成果]

相關文章